孫猴子見分身不起作用,想了想,使出三頭六臂的神通,不管不顧的徑直打向楊戩。

等抵住了楊戩,這才分出兩個手臂,就在兩人周圍變出百十個猴子。

嚇的楊戩毫不猶豫使出五雷之法,渾身冒著耀眼雷光,這才把撲向自己的猴子分身給燒了。

孫悟空見狀,暗道了一聲好本事。

而且接二連三沒起作用後,孫猴子也不願意再耍這種手段了。

兩人再次戰在一起,刀棍相交,打的勢同水火,不分高下。

玉帝下意識就想問問太白金星,可惜作為九耀星君之一,金星早就進了李靖的賬下聽令。

不得以,玉帝只能問問老君。

可沒等他開口,觀音便開口道,“大天尊,不如讓貧僧助那二郎小聖一臂之力。”

玉帝忙問道,“菩薩有何兵器?如何助他?”

菩薩笑著道,“貧僧有楊柳玉淨瓶,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的那猢猻跌一跤,好讓二郎小聖趁機拿住他。”

老君看了眼菩薩手裡的楊柳玉淨瓶,暗道你這寶貝看著就不結實,還不如用我這金剛鐲。

可想了想,又不開口了。

大概因為楊戩出戰,不是和原著一樣,是由觀音菩薩舉薦,而變成了石仲魁。

古時候舉薦是要擔負連帶責任的。

而若是楊戩贏了,真正的首功不是楊戩,而是舉薦他的人。

所以老君自然不會起了分功勞,搶佛門威風的心思。

而且楊戩和那猢猻大戰到現在,早已三界揚名。

有人幫忙也能免得萬一輸了一招,便前功盡棄。

而且出手偷襲的又不是人教和闡教弟子,甚至都不是天庭之人,外人就不會說楊戩耍黑手。

甚至還會惋惜楊戩沒能和那猢猻真正分個輸贏,反而會讓這場大戰的傳播度更大。

楊戩的名聲自然會更大。

既然不損半點名聲,黑鍋又讓佛教去背。

老君忙安耐住口舌,笑呵呵的任由菩薩暗中撇了自己好幾眼,就是不接話。

幾個菩薩和燃燈暗自著急,這和期望中的結果可不一樣。

而且觀音菩薩手裡的玉淨瓶雖然是元始天尊賜予的法寶,卻不以攻擊和防禦為長。

若是被猴子發現,一棍子打中的話,不說會毀了,保不準就會傷了。

那就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燃燈見老君笑呵呵的撫須不說話,暗道這老倌這次為何沒那麼強的勝負心了?

若是太清聖人,佛教別說算計了,連這種心思都不敢有。

可太上老君只是三尸分身,又奉命駐守天庭。

差不多已經是另外一個有獨立思維的人了。

多年以來的表現,早就讓人大概摸清了他的一些性格。

本來大家計劃著,由觀音菩薩舉薦楊戩,再在老君面前拿話刺激他幾句。

最後開口說助楊戩一臂之力,那功勞就全是佛教的。

老君那老倌大機率不願意佛教立功,更不願意觀音這個闡教前弟子出盡風頭,而搶著出手。

可現在楊戩是石仲魁請來的,計劃就有些出入了。

燃燈古佛嘆息一聲,想著觀音菩薩是內定的西行取經人的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