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石仲魁帶著老婆回家後,迎春是如何服侍他。

屯田司那邊前期工作一切準備妥當了,石仲魁看著大興、宛平和昌平三個土地公,外加山神協助一起畫出而來的地圖思索了良久,最終選定了昌平的陳家溝當開荒點。

除了必須有水源外,此地還離最近的長城只有9公里遠。

最重要的是,陳家溝有一處三面環山的山谷。

山谷雖然不大,但也有三個足球場那麼大,駐紮六千人毫無問題。

而且用山石,開荒挖出來的泥土往山溝出口堆積起來,很容易能豎起兩道二十米長,兩三米高的簡易城牆。

到時候退可守,進可救援長城一線。

糧草也可以維持一年多,山谷內又有水源,屯兵半年足以拖的敵人糧草耗盡。

更別說那些活不下去的草原人,也不可能長時間圍住這處毫無油水的山谷。

一切準備的差不多後,兩個大營六千人帶上裝備、糧草開拔,石仲魁在營地裡待著了兩天。

一邊裝模作樣的尋找水源,一邊指揮屯田兵在陳家溝裡紮營。

糧草、工具、鐵器等物也全拉進了山谷裡。

薛金平和閻桂祥觀察了兩天,找到石仲魁勸解道,“大人,此地雖易守難攻,卻也是個死地。一旦被圍困,我等就只能待援了。”

石仲魁也知道這點,笑著道,“我等只是來開荒、屯田的,又在長城內,用不著擔心被人困死。

選此處紮營為的就是安全和夜間便於管理。

而且山谷內既然有山泉,本官料定還有其他水源。

若是找到了,今後此地不僅可以作為長城一線的備用軍屯點,山谷外方圓十里範圍內,各個山頭之間平緩地帶,差不多也能開出五萬畝左右的新田。

到時候分出兩三萬畝農田用來軍屯,足以維持一萬長城守軍的糧草開銷。”

眾人聽後,不由點點頭。

石仲魁笑著繼續說道,“等軍屯開啟後,京城裡的勳貴官員們在此地建立農莊,此地今後想不屯兵都不可能。”

這道理大家都懂,京畿北邊其實還是有不少水源和平原的。

但因為靠近關外,時不時就面臨著馬賊、遊牧騎兵的威脅,所以人口一直都提不上去。

加上想開荒,僅僅靠鄉紳自己提供工具、人力和物力,沒年能開出一二十畝地都算不錯的了。

更重要的是,水源雖然不缺,但想把水引過來,比開荒還要難。

完全靠天吃飯的農田,收成可想而知。弄不好就得血本無歸。

既然不值錢,也就沒那個勳貴、官員會惦記這裡了。

而且說句不客氣的話,駐紮在此地的邊軍,很多時候比馬賊、遊牧騎兵更加可惡。

安撫住了兩個屯田營大小官吏,石仲魁想了想後,還是上了兩道奏摺去工部和兵部。

得到兩個衙門的批覆後,這才開始建設起來。

不過此時已經十月下旬,真正能動工的時間並不多。

一旦氣溫降到零下,連土地都凍住了,基本上就只能躲在帳篷裡窩著了。

石仲魁本來不打算今年內挖出地下的水脈。

但想想如果找不到足以灌溉幾萬畝地的水源,屯田兵就沒理由一直駐紮在這裡。

也沒理由開建過冬的房屋。

到時候只住帳篷,肯定會出現凍傷、甚至凍死的情況。

而且不給屯田兵們一些信心,十天半個月還好,但讓他們整個冬天都待在此地,難免會軍心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