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守忠屁顛屁顛的跑去庫房,再急匆匆的帶著人追上了安德全。

兩個太監嘿嘿一笑,一前一後坐著轎子去了石仲魁家。

不過聽說石仲魁去了翰林院,兩人頓時不樂意了。

忙命人去石家通知一聲,自己倆則乾脆等在幾條街外。

等聽到手下傳話說,石仲魁正坐著轎子回家,兩人這才命人繼續走。

但速度就慢多了。

而石仲魁在宮裡罵了皇后的事,此時差不多已經傳遍的京城。

不用猜,肯定是有人故意傳出去,甚至這人就是皇后自己。

道理很簡單,石仲魁不願意做皇子的老師,卻也不能真得罪死皇后,更不能得罪皇帝。

所以那句皇帝勤政,但凡皇后聰明點,也會主動傳出去。

看似皇后丟了面子,卻凸顯了皇帝的勤政。

這在太上皇威逼下,對皇帝確實很重要。

沒看皇帝一聽之後,就急匆匆地去了坤寧宮嘛。

再說,名義上皇后是必須為皇帝選女人的。

否則善妒遠比被石仲魁罵幾句要嚴重的多。

而且既然是必須,那就意味著皇后選美人並無過錯,要不然早就有御史、言官上書開罵了。

會等到石仲魁來找茬,無非是有人想不到,或者不希望為皇帝立個勤政的人設。

也就是說,這事其實大家都沒吃虧。

甚至皇后名義上吃虧了,可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視,反而是最大的贏家。

所以她才會賞賜寶釵和迎春的同時,又賞石仲魁8個波斯胡姬和高麗美姬。

外人會覺得皇后這是小心眼,甚至皇帝都這麼想。

但一個心機不深,或者說有缺點的皇后,對皇帝來說就不需要時刻防備著。

石仲魁想通這些後,如果自己押寶的話,肯定會選皇后。

實在是這女人心思太深沉,不太可能被廢。

可一想到皇后膝下只有兩個小公主,又猶豫起來。

能生娃,就表示皇后的身體不錯。

兩個女娃一個8歲、一個5歲,基本上等於度過了嬰兒期最危險的時期。

自身已經能產生各種免疫力。

而歷代後宮夭折數量,基本上都比能長大的皇子、公主要高。

也就是說皇后對自己宮裡,和後宮的掌握度並不低。

當然,也可能是公主,這才沒人算計。

不僅沒必要,風險也太高。

而且甭管小公主小時候多受皇帝喜歡,一長大,照樣逃不過被用來拉攏群臣的命運。

再算算時間,大公主是皇帝登基後第二年出身,三年後又生了二公主。

這也能證明皇帝和皇后的關係,至少有過一段非常好的時期。

這麼一想,投資皇后遠比投資賈元春更划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