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賈母很快意識到,這裡面或許還有其他的事。

畢竟之前薛蟠也是非要搬,可被勸了幾句後就沒搬成。

但這次就顯得有些不同尋常了,老太太仔細琢磨一番,卻怎麼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只能認定薛蟠這是為寶釵著想,甚至這事本身就是寶釵的主意。

唉,一步晚,步步晚。

看來二丫頭今後是別想拿大了。

幾天後,薛家搬完東西,擺完搬家宴,殿試也到了。

過程就不多敘述了,而且夏守忠這次一如既往的可靠。

雖然沒能直接猜到皇帝的出題,但靠著皇帝讀了什麼書,甚至是翻到那一頁,本身就是巨大的優勢。

而且除了石仲魁外,所有士子和在場的官員都沒想到的是,皇帝居然出了一道關於鹽稅的策論題。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次殿試居然不考詩詞等項,只考策論。

這是想看看這一科士子的真才實學了?

還是皇帝擔心選自己為狀元,會因為詩詞而被人說閒話?

石仲魁偷偷撇了眼坐在金殿御座上的皇帝。

就見他的目光,居然一直放在自己身上。

忙收緊心神,不由想著自己這幾天寫好的文章。

大周雖然和辮子朝不一樣,但經歷了宋元、再到和老朱爭奪天下,打贏了鄱陽湖之戰的陳氏王朝,再到現在的大周。

從時間來算,已經立國百年的大周,其實也和康雍時期差不過。

而鹽政敗壞除了影響朝廷的收入外,最直接的壞處是邊軍的糧餉供給。

以前江南鹽商想獲得鹽引,得先把糧草運到邊鎮。

可現在直接換成用銀子買鹽引,明面上朝廷收入確實多了。

但多出來的這些銀子,其實是從邊軍糧草上搶來的。

而且讓文官負責糧草供給和運輸,必然會上下其手,再發一筆財。

這麼一想,能寫的就多了。

而且自己是文官,註定必須選邊站隊的站在武勳、邊將的對立面上。

所以石仲魁除了不寫文官的那些齷齪外,根本不怕得罪武勳、邊將的一通寫下來,就連他自己都覺得有股暢快感。

周圍一直看著的內閣大學士和翰林學士們,見他下筆如有神助,頓時滿意的微笑起來。

在這些大臣們看來,要是連鹽政這麼簡單的題目都要左思右想,那肯定就是死讀書,不知天下事的書呆子。

一天下來,除了午飯、方便之外,皇帝居然一直都沒走。

就憑這點,這位就能稱的上勤政。

交卷子時,石仲魁撇了眼夏守忠,這位大太監眼珠子左右轉動了幾下,石仲魁立馬明白他這是有事想告訴自己。

想了想,很可能和元春的事有關。

低著頭,不點頭,更沒做其他任何小動作,反倒讓夏守忠放心了下來。

走出金殿後,於同甫忙尋了過來問道,“有沒有把握?”

石仲魁白了他一眼,就算自己覺得文章寫的再好,能不能中狀元,不僅看皇帝的想法,更是內閣和各位重臣需要考慮的事。

而且附近人多嘴雜不說,必然有專門觀察一眾準進士們表現的太監在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