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魁心裡不由腹誹幾句,自己就算想去地府任職,也不會挑城隍這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職位。

而且在人間管陰司,想想就是麻煩。

遇到盛世還好說,事情不多,香火也不少。

可要是遇到王朝末世,說不定就被某個妖魔給打死了。

即便僥倖躲過末世,新朝代的皇帝說不定就會覺得城隍不稱職,而直接封當地某個名人來當新城隍。

最關鍵的是,香火之神的限制實在太多了。

“學生萬不敢有次念頭”,石仲魁裝模作樣的躬身行禮,嘴裡連連說自己不敢有取而代之的念頭。

他這舉動倒是真讓城隍放心了下來。

兩人再次客套了一番後,石仲魁這才道明緣由。

一聽有人想謀害他,城隍爺氣的雙眼圓瞪,鬚髮勃張,可生氣之後又無奈了起來。

“善人有所不知,小神雖是一地城隍,管著順天府陰司之事,卻沒法干預人間之事,更無法決定凡人生死。

只能把今日之事上報東嶽大帝,由大帝上報地府,自有判官和閻君決定了。

不過以小神看來,那幾個想害善人之徒的所作所為,必然在生死簿上記下一筆。”

石仲魁當然也明白這點,他要的就是城隍和地府給這些人記名,並且把他們列為十惡不赦之人就更好了。

到時候自己用人間的手段弄死他們,那就不是作惡,而是除惡為善了。

“學生謝過大人,學生還想著科舉有成,金殿唱名之後,申請去工部的屯田司任職。

爭取三年內,為京畿之地增產三、五十萬石糧食和魚獲。

到那時多養活幾萬人就是幾萬條生命,學生也算不枉來人世間走一朝了。”

一石120斤,成人一年三、五石加上些野菜,足以吃個七分飽。

要是用不餓死來算,三、五十萬石別說幾萬了,就是十五萬人都能養活。

而古話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功勞大到城隍心裡都一顫。

而且他心裡很明白,石仲魁不是非得待在京畿主持屯田的。

要是他一心想去南方,或者僅僅是去水量更大一點的青州冀州,那功勞就是那邊城隍和土地的了。

而且東嶽大帝就在青州,到時候別說喝湯撈點功德了,說不定還會被東嶽大帝下旨訓斥和責罰。

“善人還請放心,小神這就回去上報給東嶽大帝。”

城隍說完,皺眉想了想後,有些不放心的說道,“善人身兼天下百姓之望,不如小神派遣日夜遊神,帶著兵丁日夜守候在善人身邊,同時也能聽善人的調派得些功勞?”

石仲魁一點都不在乎別人從自己這裡蹭功德,笑著行禮道,“如此就謝過大人。”

“應該的、應該的”,見他答應,城隍笑的那叫一個燦爛。

對著京城方向一聲喝令,夜遊神帶著12個兵丁出現在他草廬外,對著城隍拱手行禮道,“見過大人。”

“爾等切記護衛好石先生,否則必有重罰。”

眾兵將忙行禮應道,“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