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時,下手也不會有心理負擔。

三人進入書房,就有小廝送上茶水和糕點。

看著精緻的糕點,讓石仲魁明白,於家的家境應該不錯。

而且那麼多小廝和丫鬟,可不是一般家庭養的起的。

但石仲魁沒想到的是,於洪高並沒說學問上的事。

而是嘆息一聲對於同甫說道,“思成,你外祖剛讓人送了一封書信給我,你先看看,再給伯謙看看。”

於同甫和石仲魁同時一愣,這家書即便是親傳弟子,也沒看的道理。

然後於同甫和石仲魁都誤以為,家書裡應該是提到石仲魁。

石仲魁皺眉思索是什麼事時,於同甫則想到親孃說的,要不是自己沒有嫡親姐妹,親爹說不定就想招石伯謙當女婿的話。

但此時於同甫心裡卻沒多歲排斥的心理,可惜於家和繕國公府別說嫡親小姐了,就是庶出的女兒都有沒。

要是把,分支的女兒嫁給石仲魁,那又是看不起他。

之前他以為石仲魁只是個聰明點,運氣好點的新師弟。

可經過剛才的事情後,他就覺得石仲魁只要運氣不差,鐵定能中進士。

不是說會背書就能當進士,而是說記憶力強,本身就是說你比常人更聰明。

有的人一學就會,有的人今天背住了,明天就忘了,這還怎麼比?

當然,從古至今聰明人太多,也有太多聰明人連舉人都考不上。

接過信,快速看了一邊,於同甫就露出驚訝表情道,“父親,外祖父這不是為難您嗎?”

於洪高嘆息一聲,“你沒主意的話,就讓伯謙看看吧。”

“這、、”。

考慮了好一會,於同甫並沒把書信交給石仲魁,而是乾脆有選擇的口述。

這也讓石仲魁大大鬆了口氣,畢竟書信裡說不好,就有些不好讓外人知道的私話。

當然,這機率肯定不大,或者說在於洪高眼裡,岳丈交代的事並不需要保密。

於同甫的舉動,讓石仲魁暗自謝他的同時,也讓於洪高臉色雖然帶著些許不滿,心裡卻在點頭。

自己30歲之前,志得意滿雖沒得罪太多人,卻也不知變通,以至於到現在還只是從六品。

本來按照計劃,在大興縣過度兩年,就可以去科道當個言官。

一路朝著督查院御史的路子走,卻沒想到岳父居然不肯吃虧。

自己求了他,他立馬就給自己一個難題。

而這事又不好告訴夫人,免得夫人回家一鬧,好事變壞事。

同時也顯得自己沒本事。

石仲魁聽完之後,有些詫異的看著於洪高問道,“恩師,兩家當年說好了用溝渠做界河?”

“沒錯”,見石仲魁一聽就抓住了重點,於洪高不由期待了起來。

事情很簡單,8年前於洪高岳父家在大興的農莊,和鄰居一起出錢把用來當界河的溝渠,從當初的半丈寬,加寬到一丈寬的溝渠。

這事一開始算是合則兩利,修渠的事情也很順利。

甚至兩家說好了以兩家受益田畝的比例,也就是用水多寡以六四比例出錢。

於洪高岳父家6層,鄰居出4層。

至於加寬多需要耗費的土地,則一家一半,誰也不佔誰便宜。

可事情現在卻有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