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十三挖坑不填,慘遭眾多影迷譴責。

這話熱度越來越高,味道卻逐漸變了。

開始的譴責只是調侃和吐槽。

可到後來卻變成謾罵和抵制了。

有人似乎在帶節奏。

“張十三的電影坑多難填,不看心念,看了糟心,難啊!”

“不去電影院看不就得了。”

“等他把坑填了,再去影片網站上看啊!”

“去電影院看張十三的電影,那就是傻子。”

“張十三絕對是最不負責人的電影人。”

“張十三的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就想知道,《戰狼2》的坑什麼時候填?”

“看張十三的電影,俗稱:入坑!”

......

有人帶節奏,想讓影迷對張十三的電影產生牴觸心理,或者讓其覺得去影院看,還不如在影片網站上看的想法。

不過,效果甚微。

張十三的電影,哪怕是編劇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大片。

這種視覺驚人的影片,在影片網站上看和在影院看,那完全是兩種不用的觀影感受。

大片,還需到影院看這才有感覺。

何況,張十三的確挖坑了。

可願意入坑的人多了去了。

他們頂多就是吐槽一下,或者調侃一下,而不會去抵制。

況且,那些影片雖然挖坑,可每部電影的故事卻是完整的。

你怕入坑,不看片尾彩蛋不就完了?

那些想要帶節奏的人,顯然低估了張十三電影對影迷的吸引力。

試想,若沒了張十三的電影......

去年,十三影視沒有上映幾部大片,其他小成本電影,也沒有掀起多大的熱度。

尤其是張十三沒有作品上映。

這導致金龍獎的關注度比之去年,無疑是差了許多。

十三影視上映的影片之中,到入圍了不少獎項。

《長津湖之水門橋》甚至入圍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獎項。

至於能不能拿獎,張榆不看好。

《神偷奶爸》則毫無懸念的入圍最佳動畫片獎。

《變形金剛2》入圍了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音響效果獎等。

然後就沒了。

這屆金龍獎,十三影視顯然沒有以往那麼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