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低於兩億美元的投資?

這在好來塢絕對算是大片了,而且還是那種每年都有的。

“張導,投資如此之大,真的只是一部愛情片?”有記者問道,“或者說,你只是在影片之中融入了愛情元素。”

“影片片名《泰坦尼克號》,應該是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吧?”記者接著說道,“這部影片應該是一部災難片吧?”

“任何一個愛情故事都是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張榆說道,“災難只是這個愛情故事的背景而已。”

“在災難面前經得起考驗的愛情,那才是真正的愛情。”張榆說道,“愛情,應該是能同甘共苦的。”

“那張導對這部影片的票房有什麼期待麼?你覺得能超越你上部影片,創造一個新的票房紀錄麼?”

記者開口問答。

至於影片型別沒必要太過糾結。

如今很多影片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型別。

就如張十三的《盜夢空間》,說是科幻片吧,也沒什麼不妥。

可在許多人看來,更應該被歸納在劇情片,以及動作片型別之中。

單純的一種型別,顯然已經不可取了。

何況,《盜夢空間》之中就沒有愛情元素麼?

不僅有,還有親情的元素。

“破紀錄,哪兒那麼容易?”張榆笑著說道,“何況,能不能破紀錄,還的看影迷是否支援。”

嗯?

張十三這話什麼意思?

難道他真想用這部愛情片去破《阿凡達》創造的紀錄?

他似乎真有這想法,只是沒信心而已。

這事兒,誰又能有信心?

畢竟,《阿凡達》創造的紀錄真不是那麼好破的,而且還是他自己創造的紀錄。

“張導的意思是你這部《泰坦尼克號》有破《阿凡達》票房紀錄的可能了?”

有記者忍不住追問道。

媒體嘛,都喜歡看張十三這種公眾人物說一些豪言壯語。

這樣更有噱頭。

實現了,恭維一番,他們也就有報道的內容了。

沒實現,那就是被打臉了,他們自然可以嘲諷一番,這不又有報道的內容了麼?

新聞需要噱頭。

張榆年輕,可跟媒體打的交道可不少。

他們什麼心思,張榆又豈會不明白。

“任何一部沒上映的影片都有機會破《阿凡達》的票房紀錄。”張榆笑著說道,“《泰坦尼克號》自然也有希望,也只是希望不是?”

有希望麼?

還真有!

原版《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可是很驚人的,而且霸佔全球票房榜榜首多年。

原版《阿凡達》超過其票房,很大程度是3D技術在全球掀起觀影狂潮。

若原版《阿凡達》只是一部2D電影,恐怕未必幹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