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導,你這是變相的誇自己麼?”有記者笑著說道,“你今年也有兩部影片上映。”

“陳山導演是兩部影片各拿一個歐洲大獎。”寧遠搖頭,說道,“我的呢?也沒拿去參加什麼獎項,希望票房莫讓我失望就好。”

“何況,我跟陳山導演的情況可不同。《少林足球》去年就可以上映的,不過被延遲到今年暑期檔上映而已。”寧遠接著說道,“陳山導演可不一樣,《紅高粱》上映之後,《大紅燈籠高高掛》可才開拍的。”

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相隔時間並不長,所以陳山從拍攝到拿獎,週期很短。

當然,《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籌備了。

可即便如此,陳山這次也算讓圈內許多電影人開眼了。

“寧導,明年金龍獎,你的兩部影片將會遭遇陳山導演的兩部影片,你有拿獎的信心麼?”

明年金龍獎,恐怕陳山那兩部影片會成為最大的焦點。

“有哇!”寧遠說道,“陳山導演那兩部影片難道還能包攬所有獎項?另外,我對《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有信心麼?

有個屁的信心。

《少林足球》本就偏商業,不受評委青睞。

《我不是藥神》還沒上映,口碑如何,尚且不知。

若是口碑撲了,拿什麼去跟拿了國外大獎的影片比?

恐怕入圍都難。

他對影片質量有信心。

口碑應該不會撲。

可口碑好,未必及能拿獎啊!

《少林足球》的口碑可不低。

另外,《寶貝智多星》的口碑不也挺好,可這部影片在金龍獎上的表現,估計誰都不看好。

威尼斯電影節雖然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影響力或許不如戛納,但也絕對不容小噓。

當然,陳山這次鬧出這麼大聲勢,與他之前剛拿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不無關係。

同年,拿兩個大大獎。

這絕對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當他從國外回來,瞬間就成了各大媒體的焦點。

“陳山導演,你與十三導演合作兩部影片,連續拿下歐洲兩大電影節最高獎項,那麼你下部電影還會與他合作麼?”

陳山執導的電影拿獎,可繞不開一個人。

那就是影片編劇張十三。

編劇想搶導演風頭,無疑是一件極難的事兒。

可對於張榆來說,哪怕那導演名氣驚人,也一樣無濟於事。

張航有此遭遇,陳山自然也難以例外。

張十三編劇影片的成績太耀眼了。

媒體記者也好,影迷大眾也罷,似乎都覺得影片拿獎,導演或許功不可沒,可張十三這個編劇也是一樣。

陳山被張十三搶了功勞的不爽麼?

還真沒有。

這事兒本就在預料之中。

何況,張榆本就有極大的功勞。

他跟張榆討論劇本的時候,可是受益匪淺。

何況,若是沒劇本,他拍什麼,拿什麼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