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他們無關,完全是市場決定的。

如此多大的投資,想憑藉國內市場回本,風險不是一般的大。

而衝擊國際市場,哪兒那麼容易。

張榆為何能到麼?

已經拉到了。

可那除了他一直以來展現出的能力,以及那部影片的創意之外,恐怕和他自己是最大的投資方不無關係。

他自己承擔了影片大部分風險。

不過投資大,票房就高麼?

恐怕未必。

“電影好壞不是由票房決定的。而電影票房也不是由投資大小決定的。”

馮永清沒有在媒體面前露面,卻發了一條微博,進行了回覆。

他被張十三“欺負”,這事兒還是聽丟人的。

他好歹也是成名多年的老前輩了。

若是視而不見,不過是掩耳盜鈴。

至於張榆的挑戰,他並沒有給出回應。

在票房上面,面對張十三,馮永清還真沒半點信心。

他已經栽過兩次了。

對方新片投資大,並非馮永清望而卻步的原因。

而是他很清楚,張十三那傢伙一部《臥虎藏龍》已然證明了其對國外市場有著極好的把握。

他那部電影必然是針對國際市場。

國內的那就更不用說了。

國內導演,恐怕誰跟他張十三拼票房都不會有什麼信心。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關鍵的還是他馮永清再有自信,可一旦跟張十三打擂,恐怕真拉不到投資了。

跟張十三的電影打擂,之先慫的一定是投資方。

張十三參與的哪部電影不是大賣?

跟他的影片打擂,票房必然受到衝擊。

找虐呢?

還是找罪受?

票房高一些,他不香麼?

即便跟張十三影片打擂贏了又如何?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已。

他若應戰,恐怕得自己投資了。

用自己的錢拍電影?

馮永清顯然不會幹這種傻事兒。

這事兒最好的處理方式,那就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