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我會告訴張十三什麼才是電影(第2/5頁)
章節報錯
“花姐覺得馮永清以前為何會轉型拍其他型別的電影?”張榆說道,“他的那些喜劇片,或許內容不同,但風格極其相似,票房一部不如一部。他知曉觀眾已經審美疲勞,卻又難以突破,無法給觀眾一種新鮮感。”
“如今,他拍其他型別的影片碰壁,轉身又回去拍都市喜劇。你覺得他就能突破了?”張榆接著說道,“電影市場恐怕早就與以前不同了。”
以前爆火的影片,如今或許只能泯然眾人了。
就如功夫片、武俠片。
許多以前大賣的影片,如今只能成為網大。
這就是市場變化的緣故。
“突破了,那對於影迷來說是一種驚喜。”王梅說道,“沒突破,那給影迷的就是一種回憶。馮永清當初轉型,未必就是因為無法突破,而是有了新的追求。他是一個有野心的導演,怎麼可能一直拍攝一種型別的影片。”
張榆沉默了。
他自己都沒打算拍攝一種型別的影片。
馮永清當初顯然不是被逼轉型,而是主動轉型的。
他當初獲得金龍獎最佳導演,的確並非是憑藉他的那些喜劇片。
喜劇片想拿獎,難。
馮永清錢掙夠了,自然也就想拿獎了。
或許也想在影片之中新增更多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討好觀眾。
何況,還未必能討好觀眾。
賺錢了,就清高了。
這種人很常見。
“他這次再拍喜劇,很大原因是《封神》讓他損失慘重。”王梅接著說道,“圈內對他這部影片的票房還是很看好的。”
馮永清這是想要回血。
既然要回血,那麼影片對票房自然有著極大的信心。
“花姐,我只是一個新人導演。”張榆淡淡的說道。
王梅一聽,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了過來。
張榆只是一個新人導演。
對上馮永清,輸了又如何?
輸了,不是理所應當麼?只要他的電影不差,他就不丟人。
可若是贏了呢?
贏了,那就是踩著馮永清這個大導演魚躍龍門。
張榆是新人,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只要是贏了一樣,那他就是贏了。
“算了。你想跟馮永清在春節檔碰一碰,那就碰一碰吧。”王梅嘆了口氣,說道。
或許,讓張榆碰一下壁也是好的。
他入圈以來,太順了。
她不認為張榆受了點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當然,王梅同意,自然不是因此。
她清楚,張榆一旦做了決定,九條牛都拉不回來。
她若不同意,只會讓彼此出現隔閡。
沒那必要。
也得不償失。
另外,與馮永清那部影片打擂,也並非沒什麼好處。
至少兩部影片聯絡在了一起。
一個是老牌大導演,一個是新人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