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來,夏桓都忘記自己說了多少聲謝謝,也不知誇了伯孃奶奶或姐姐們多少句。

“姐姐,我終於知道,昨天我說碟子的時候,你為什麼是那樣的語氣了。”

接待完最後一位還碟子的鄰居,夏桓端著一碟葵花子進來,“今天咱家這碟子就沒一隻是空著回來的。”

“哈哈哈……”

夏佺爽朗笑道,“那你明白這其中道理嗎?”

“你昨天不是說了嘛,‘禮尚往來’。”

忙了大半天,夏桓早已想明白其中關竅了,“姐姐,這就是你說的鄰里關係吧?”

“如果這樣的話,那將來鄰居家給咱送啥過來,咱是不是也得想辦法回點過去?”

“感悟不錯。”

夏佺誇讚,“人啊,終歸是群居動物,也離不開人情世故。”

“咱們生活在這世界上,就少不了人情往來。”

“俗話說的‘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麼相互禮尚往來處出來的。”

“姐,我明白了。”

夏桓認真道,“就像在寧家灣時那樣,咱家明面上吃點啥好的,都會給關係好的幾家送上一小碗。”

“我記得他們還碗的時候,也會給咱家回些東西。”

“對啊。”

見弟弟是真瞭解了,夏佺笑容又多了幾分,“鄰里之間或許會有些小摩擦。”

“但只要這些摩擦沒觸及底線,就都很快能過去。”

“姐,咱家的底線是什麼?”

夏桓追問著,“在寧家灣住那些年,剛開始大家都挺不錯的,後來咋慢慢的有些人就冷淡下去了呢?”

“因為啊,有的人太貪,貪得無厭。還又貪又懶又碎嘴。”

說起寧家灣的老鄉親,夏佺也是無奈得很,“或許大家都窮的時候,彼此之間還看不出啥差別來。”

“但隨著這幾年日子越來越好過,加上包產到戶後,有些好吃懶做還貪婪的人,慢慢就與人拉開差距了。”

“這差距一拉開啊,那就難免看著別人過上好日子就眼紅……”

夏佺將其中道理掰開揉碎跟弟弟講清楚,孩子也聽得認真,還偶爾能發表下自己的意見。

“主要是他們日子過得困難卻不自己想辦法改善,卻只想等著別人救濟,這就令人沒辦法忍了。”

這是事實,自從袁老的雜交稻普及推廣開來,炎國不那麼缺糧後,就開始試點推行包產到戶。

寧家坡村這邊因為有夏佺姐弟在的原因,所以被當成了試點區。

自那以後,那些個別在集體勞動時悄悄偷奸耍滑的,就體現出來了。

“姐姐,我明白了,像桂花嬸、傳承叔和修雲伯伯他們這些大多數勤勞的人家,日子就越過越紅火。”

“就連我們家和邱二叔家,日子也過得挺不錯的,這就是因為腳踏實地勤勞能幹,節約持家。”

“像邱大叔和翠芬嬸他們這樣,只想佔便宜,不想幹實事的,日子難過就理所應當了。對吧?”

“嗯,理解力不錯。”

夏佺讚賞道,“所以,無論將來家裡有多少家當,後輩子孫都必須養成勤勞習慣。”

“姐放心,我記住了。”

小傢伙嚴肅道,“誰要不幹活,我拿樹枝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