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四年。

夏。

盧尚書私藏龍袍、鎧甲、炸彈,涉嫌謀逆。

前兩樣是東廠栽贓,後者卻是證據確鑿,縱使文武百官也無話可說。

天順帝親批斬立決,擇日行刑。

唐明遠跪在宮門外兩天兩夜,直至暈死過去,未能獲得陛下召見。

端月廿三。

正值盛夏,烈日炎炎。

菜市口跪了一長排囚犯,背上插著亡命牌,身旁站著劊子手。

嗚嗚啼啼聲連綿不絕,膽子小的忍不住大喊饒命,甚至詛咒辱罵盧尚書,試圖獲得東廠關注。

反倒是歲數小的孫輩兒童,跪在地上左看右看,烏溜溜眼睛眨呀眨的,不明白這是在玩什麼遊戲。

四周擠滿了圍觀百姓,等著看砍頭熱鬧,時不時有人扔爛菜葉、臭雞蛋。

“砍頭,快砍頭!”

“聖上是仁君,膽敢謀反,合該誅九族!”

“東廠當真辦了回好事兒,若是讓盧家謀反了,咱們好日子就沒嘍。”

“慎言慎言!”

“咱在說東廠好話,這都不行?”

“那倆字兒提都不能提,犯忌諱……”

這絕不是東廠安排的托兒,而是百姓自發的支援天順帝,對意圖謀反的盧家打心眼裡厭惡。

天順帝收太監做乾兒,開了國朝先例。

內侍在六部任職,亦是前所未有。

這般所作所為,但凡換個皇帝,早就被朝堂、民間罵成了昏君,偏偏天順帝卻成了交相讚頌的仁君。

蓋因內相周、圓二公公監察百官,外相唐明遠主持國朝改革。

百姓感受到了切實好處,對於陛下寵信宦官、縱情聲色,也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所以盧家謀反誅九族,百姓拍手稱快。

至於盧尚書是不是支援新政,百姓不清楚,也懶得探究,只要砍官老爺腦袋就叫好!

人群當中。

周易下巴、嘴唇沾了鬍鬚,換上鄉間老財喜歡穿的葛紗衣,目光四下尋摸,終於在角落見到了熟人。

施展游龍功在人群中穿梭,來到東南角落。

扮做百姓的護衛發現了異樣,四五個橫成一排,阻止周易靠近唐相。

周易揣著手,笑眯眯的說道:“咱家與唐大人是舊識。”

咱家二字入耳,護衛面色微變。

唐明遠戴著玄色斗笠,仔細打量周易模樣,詫異道:“竟然是督公駕臨,這身打扮可不如蟒袍有氣勢。”

“唐大人有所不知,咱家小時候窮苦,連頓飽飯都沒吃過。”

周易身形如同游魚,輕易破開護衛阻攔,站在唐明遠身旁,緬懷道。

“那時候爹爹為村裡孫老財種田,羨慕人家穿的衣裳,做夢將來能有一件,今兒也算是圓夢了。”

唐明遠讚歎道:“督公從鄉間小子,一路走到今日,權傾朝野,稱得上當世人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