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子來歷清白,天賦上等,必然受到提拔重用,以消減易公公在內侍司的遺留影響。

周易看向值殿監方向,裡面坐著總提督忠公公。

「小忠子,敢不敢收這個送上門的乾兒?」

敢收,說明小忠子確實掌握實權,也說明在宮變之前就背叛周易,暗中為太后等人通風報信。

如若不敢,那就是前臺傀儡。

周易更傾向於後者,畢竟平西王不反叛,太后一系必死無疑。

「無論小忠子還是小許子,都沒本事弒君,無大功而居高位,大可能是引誘咱家報仇的陷阱!」

一夜無話。

翌日。

周易與小安子同

行去東直房吃飯。

另一個年歲小的內侍,名叫小伍子,性子內斂,默不作聲的跟在兩人身後,像是個小跟班。

小伍子與人說話時,總是一副瑟縮恐懼的模樣。

尋常人只當小伍子膽小懦弱,卻瞞不過識人無數的周易。

表面裝的再像,也難以掩飾細微習慣,譬如吃飯前整了整衣襟、先吃菜葉後吃肉片,咀嚼時沒動靜......

種種跡象表明,小伍子出身,並非他說的窮苦人家。

周易並不在意小伍子,宮裡邊的人誰沒點秘密,也不會強迫他做探路石,有小安子就足夠了。

......

轉眼到了臘月末。

晌午時分。

周易在宮門口值守,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

文武百官下朝,腳步匆匆的向宮外趕,大多數面色陰沉,性子火爆的更是罵罵咧咧,顯然對早朝不滿意。

「北邊那位何曾缺過軍餉,朝廷還一個勁兒的發錢!」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誰讓你不是王爺?」

「本官乃國朝精忠,可不去做什麼異姓王!」

「慎言,慎言!」

百官你一言我一語,商量著***,請太后撤回向北疆大軍撥發軍餉的決議。

先皇駕崩後,鎮北王做事愈發肆無忌憚。

先是藉口宣府府尹貪墨軍餉,不經三司就砍了腦袋,後將東廠、鎮撫司的辦事衙門拆了,自設執法使監察地方官吏。

這般經營,北疆堪稱國中之國,偏偏朝廷還要發放軍餉!

周易站在宮門外,將百官說的話全部記下,對朝堂不滿的是盟友,支援太后的必須剷除,搖擺不定的可以拉攏。

下值回到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