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小寧得了新衣裳,又有了新名字,一時之間便想著做些事情來報答嫂子。

她見楊初意很喜歡吃那道韭菜炒河蝦,便出門跑到平常洗衣服的小溪邊撈些回來。

其實那條小溪並算很深,只是昨天夜裡下過雨,地面軟滑,小寧鞋底又磨得光溜,一個不妨才跌到水裡被水衝往下游去的。

幸虧劉啟明眼疾手快,跳下去將人拉住,又有劉寡婦幫忙扯上岸才沒出事,不然這會哭都沒用了。

一碼歸一碼,楊初意雖然感嘆她懂事乖巧,但是該給她的教訓依然免不了。

楊初意拎起小寧,朝她小屁股打了好幾下才開口訓道:“這次是你運氣好,碰到有人在旁邊還肯出手相救,可意外之事哪有次次都這麼好運的,下次還敢不敢自己一個人去河邊了?!”

“不敢了不敢了,嫂子我知道錯了。”

不訓嘛,怕她不長記性。訓了嘛,又心疼。

楊初意將她抱在懷裡,輕聲安慰道:“嫂子不是生氣,是後怕。萬一你出什麼事,嫂子去哪找這麼個乖巧的小姑子啊?小寧你要記住,生命寶貴,危險的事情千萬不能做,知道了嗎?”

“嗯,知道了。”小丫頭依戀地靠在楊初意懷裡,雖然被嫂子教訓了,可是她卻感受到了嫂子對她的疼愛。

兩個哥哥雖然從前也在她被娘罵時安慰過她,可那是不同的。

嫂子香香的,軟軟的,說話還柔柔的,不是硬邦邦的二哥和直腸子的四哥能比的。

楊初意見她情緒已經穩定下來,便將人抱去廚房烤乾頭髮。

院子裡一幫小孩正鬧得歡實,“到我了到我了,看我的厲害!”

“嗨,拋這麼散怎麼抓三個子呀?吶,輸了吧?”

楊初意安撫好小寧便走到孩子堆裡,見幾個孩子手指都磨破皮了還不知痛似的鬧著要玩,忙制止道:“玩也要有個度才好,不如先回家自己練練,約定了日子再比一場,如何?”

正在興頭上的孩子哪會聽大人的勸,只瞥了一眼楊初意便又吵嚷了起來。

楊初意見狀故作遺憾說道:“哎呀,真是可惜呀,原本想著等你們會了這個又教你們玩其他的。嗐,不聽話算了,那我就只教小磊和小寧玩罷了。”

小虎竄出來仰頭問她,“什麼其他的?比這個抓石子好玩嗎?”

楊初意瞥向一邊,似賭氣道:“你不聽話,我不告訴你!”

七歲的小虎是孩子頭,惱怒道:“不行!大人不能欺負小孩,你現在就告訴我!”

楊初意不輕不重回了他一句:“大人當然不能欺負小孩了,可大人應當教導小孩的。”

小虎橫道:“大人說的話又不一定是對的!”

其他小孩也紛紛出言附和,翻出家裡父母冤枉他們,或父母不將孩子的話放心上,回過頭反而怒斥孩子不早說的各自罪行。

教育一事,道理簡單,門道卻深,理中含情,情牽萬緒。

情緒一上來,理便全忘了。

尤其是鄉下莊稼漢,他們雖然有心,但不知如何講道理,更舍不下面子和孩子說一句“對不起,剛剛是我錯怪了你”。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成了他們的終生教育名言。

楊初意沒反駁或訓斥他們,大人覺得孩子哭一場或睡一覺,隔天許多事情就會過去了,實則不然。

耐心聽罷,楊初意只是關心問道:“口不口渴?要不要喝水?要喝水得先洗手才行哦。”

孩子有說不用的,也有說快點給我的。

小磊帶頭示範,拿無患子出來在木盆裡搓出泡泡,這邊搓了泥灰又換到乾淨的清水盆裡洗手,最後再舀水左右手衝一衝才算完事。

孩子愛模仿,一個去了便會有許多小尾巴。

有人嫌麻煩,胡亂洗一洗便罷,但是這樣的孩子可沒有水喝。

小虎氣呼呼說道:“有什麼了不起,白水哪裡沒有,一會我去溪邊洗手了再喝不就行了!”

楊初意眉頭一皺,語重心長說道:“小虎,水要喝燒滾過的白開水,可不能亂喝生水。你看啊,溪邊有人洗衣服、殺雞拔毛處理內臟,又有蒼蠅蜻蜓蚊子在水裡生蛋,你喝生水不就是在喝小蟲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