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秀才本身就是讀書人,又親身體會過桃源村的學堂教育的成功,會提議辦學堂是意料之中的事。

木漁也早有此意,只是先前有更重要的事,且也沒有足夠的讀書人來當先生,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她當然答應下來。

“學堂自然是要辦的,不僅要辦,還要大辦,爭取讓所有想讀書的人都讀得起書!”

木漁這話說的篤定,季秀才聽的更是振奮。

兩人在書房裡熱烈的商討了大半天,把一系列的事項問題都敲定了下來。

辦一處學堂,讓適齡的孩子、將領官員、以及一些做工的人,都要去接受基礎教育,至少做到識字。

辦一處書院,有能力有意願的人,還可以接受繼續教育。

除此外還有醫學教育等等,有其餘各項技術的老師傅都在大力帶徒弟,為黃沙城培養人才。

學徒自然會抓住機會努力學博取更好的生活,對那些教授技術的老師傅,城主府也有補貼,他們完全不用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自然願意教學。

總之,在木漁的大力支援之下,一切都進展的很快。

桃源學堂和桃源書院很快就開始掛牌招生了。

最先得到訊息的是府衙的官員,他們被要求必須去接受基礎教育,並且要在一年內透過考核,不然會被其他人取代,不必說,自然主動地去學習了。

再便是武鎮和他身邊的武官,他們裡倒是有不少對此不滿的人,抱怨他們都是武夫,又不是文人要靠這個吃飯,為什麼要去學,主要還是他們真的學不進去。

這些異議都被武鎮鎮壓了,他說至少要會寫自己的名字,看得懂軍令。

而對普通百姓來說,這則是個純粹的好訊息。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個時代的人對讀書人是非常尊敬的,但凡家有餘財,都會供後代讀書,希望他們有出息,有朝一日能飛黃騰達、光耀門楣,帶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讀書是絕大多數人改變命運、鹹魚翻身的唯一途徑。

原本成為災民為生存奔波他們早已不敢想太多,現在有了容身之處,有了土地,更有了改變命運的希望,哪裡有這麼好的生活?

百姓們感動不已,對黃沙城的歸屬感又多了許多,尤其在知道為了讓更多人讀得起數,束脩每年只有幾百文錢的時候,更是有人感動到落淚。

相比從前動輒數兩十數兩銀子的束脩,幾百文大部分家庭咬咬牙都拿的出來。

宣佈這個訊息的當天,便有上百人給他們的孩子報了名,第二天報名的人比第一天還多。

三天報名時間一共收取了三百七十多名學生,其中二百九十人都是各個年齡段的孩子。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後續的事務自有季秀才幫著處理,他很有經驗,不必她過多操心什麼。

這天她剛從書院回來,就遇到了在等她的蕭祁錦玉夫婦。

這兩人最近一直在城裡到處轉,她倒是有好幾天沒見到他們了,不知道現在來找她是有什麼事情。

兩人也沒繞彎子,直接表明來意。

“城主,我們想讓曲族來黃沙城生活。”

木漁緩緩眯起了眼睛,讓曲族來黃沙城生活,“這可不是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