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漁得了武鎮的配合,同管家商量過後,簡單定下了規則。

女人和孩子在城門左側休息領食物,男人和老人在城門右側休息領食物。

不可能所有人都遵守規則,他們也管不過來所有人,只能儘可能的保證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已。

今天算是一個過渡,等災民領到一份粥後,再從裡面找願意做事領窩頭的人,讓這些人幫著搭建草棚,釘下木樁劃分割槽域。

有食物的激勵,這事做的很順利,這天結束的時候,已經搭好了四十多個草棚,擠一擠足夠容納三四百人,這是理想狀態,實際能容納兩百人已經很不錯了。

這已經不錯了,等明日還能再搭建這麼多,到時候就能容納大半的災民了。

這天的工錢是每人一個窩頭,一共發出去了兩筐一百五六十個。

也即是說,前來幹活兒的也只有一百五六十個人而已,聚在能聽到能接觸到的範圍內的災民少說五六百人,只有四分之一的人願意來做事。

其餘的人,除去老弱病殘和要看顧老弱病殘的人,還有相當一部分對此無動於衷。

木漁對這部分人的存在有些擔心,武鎮讓她不必擔心,這些人掀不起風浪來。

……

城外的事情木漁交給了管家和幾個護衛,之後便在城裡閒逛,武鎮忙著收攏人心,給她指了兩個心腹帶路、解答問題。

她邊走邊想,現在黃沙城基本算是安定下來了,接下來就該發展生產,恢復自給自足了。

最重要的當然是糧食,但這個現在還不到時間,得再過兩個月收了這茬兒再種下一茬兒,再說,人手這也還沒拉攏完,暫時考慮不上。

其他必要但又沒法兒生產的物資,可以從遠山鎮、甚至是巴州運過來,現在的黃沙城能發展的產業實在不多。

織布算一個,也不必多好,尋常百姓穿的粗布麻布就行,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自給自足,給女人一條路走。

想了想,倒是還有幾條路,就是隻憑眼下這些人很難發展起來,也不是必須的,便暫時放棄了。

還是讓他們老老實實種糧食吧,桃源村和遠山鎮種的那些糧食遠遠不夠用的,再加上黃沙城將來這兩千號人,能緩解不少的壓力。

她問了帶路的兩人關於織布機和繡坊的事,兩人對此都不太關注,找人問了才知道是有繡坊的,裡面的布棉花什麼的被哄搶一空,織布機倒是都還在。

幾人一起去繡坊看了看,幾面雜亂不堪,物品東倒西歪,還有一層又一層的蜘蛛網和灰塵。

織布機倒有幾十臺,看起來損壞都不很嚴重,應該還能用。

她問了下兩人,能不能從外面找五十個女人進來把這繡坊重新開起來。

跟著她的兩個人是朱三和王老六,兩人得了武鎮的囑咐,說她想做什麼,想要什麼,只要不會影響到黃沙城的安全,那就讓她去做。

帶進來五十個女人在他們眼裡顯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自然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得了應允,木漁便讓人出城去和管家說了這事,讓他明天把人帶進來。

管家做事靠譜,第二天木漁就在再到繡坊的時候,一切已經煥然一新。

灰塵和蜘蛛網都不見了,雜亂的物品都被擺放的整整齊齊,尤其是那幾十臺織布機,五十個女人站在一旁,隨時可以開工。

“她們暫時住在繡坊隔壁的兩個院子裡,吃食暫時和其他進城來的災民一致,這裡的人七成都是會織布的,剩下的三成是家裡有人懂織布的,很快就能熟練上手。”

“這些你安排便是。”

把繡坊的事情交給管家,無視那些女人麻木的眼神,她往武鎮所在的軍營走去。

不想回宅院,每次她回去錦玉看她的眼神從希望到失望也很讓人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