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雖然才三十歲,卻是已經生育了五個孩子,本身也是女醫,經驗和理論都不少,所以這次生產很是順利。

從發動到聽到孩子的哭聲全程不超過一個時辰的時間,比王氏那時候輕鬆了不知道多少。

木漁大大鬆了口氣,為如意沒多受罪高興,也能告訴桃花,看,生產不全是那麼難的,也有這種較為順利的。

桃花若有所思,跟著如意和女醫產婆學了幾個月的她已經明白很多,不再那般恐懼這事,但早先的陰影也不會就此消除。

溫明很高興,在見過生產後的如意後,給新出生的孩子取名安意,溫安意,意在安穩、順意。

這和王氏的女兒,王安然的名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恰好兩戶之間關係不錯,孩子年紀又相近,想來以後會是很好的小姐妹。

這孩子出生在盛夏豐收的日子裡,承載著眾人的對豐收的喜悅,格外得村裡人的喜歡。

村裡春天種下的黍子、麥子都是經過泉水浸泡的,對節氣、環境什麼的要求並不高,幾個月過去,已經可以收割了。

豐收的日子如期而至。

這是大場面,老村民們經歷過去年秋天的豐收,對此只是喜悅而已,但對新的一年陸續加入進來的溫家、王氏和遠山鎮的新村民們就不只是喜悅了,震驚的表情幾乎刻在了臉上。

溫家人還好,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早都被各種常見的事情震驚多了習慣了,而且他們也不知道正常糧食是不能在旱年收成這麼多的,只是驚訝種下去那麼少,能收回來這麼多。

王氏一行人倒是對此很震驚,他們見識較一般人是很高的,知道這事有多難得。

這麼說吧,要是黃沙城當時能這樣,能種出糧食來,哪怕收成只有現在的一半,不,十分之一,黃沙城也不至於幾次逃荒最後就剩下那麼點兒人,也不至於會守不住落到如今這境地……

這種能在災年種出糧食,還是品質很好的糧食的法子,拿到外面去那絕對是世人哄搶、權貴爭奪的存在……

不過,有王氏這個真心想在這裡生活的人壓著,下面的人也不會起異心,最多就是感慨兩句罷了。

至於最近來的兩批遠山鎮的局面,則就是純粹的震驚了。

這裡能種出糧食來?長得還比豐年的時候更好?

這麼多糧食能吃很久吧?半年?一年?也許一年都吃不完……

他們以後也能有這麼多糧食嗎?

總之,在震驚與喜悅中,村民們幹勁滿滿地開始收割糧食。

因為人數較之前多了一倍,所以處理起來也格外快,倒是沒有去年時候那麼忙碌。

很快,田地裡的糧食便被收割一空。

這次種的地比去年多一百多畝,收穫的糧食自然也更多,粗略算下來足有十萬斤,且不只是黍米,還有部分小麥。

這樣一來,原本的倉庫就不夠用了。

木漁和季秀才等人商量過後,定下一條新的規矩,申領的土地豐收過一次以後,收成從原來的三七分,變成五五分。

也就是說,村民們能獲得的收成從三成變成五成,能多得兩成糧食。

這樣對村子的收穫暫時變化不大,因為七萬斤和六萬斤沒差多少,不過村民們格外興奮!

對老村民們來說,去歲收穫的糧食大都還沒吃完,原本三七開他們就能吃飽了,變成現在的五五開能得到的糧食更多了,會有人嫌棄糧食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