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行人便趕著牛車跟著老孫浩浩蕩蕩往鎮長家去了。

鎮長家自是有人的,老眼昏花的門人詢問老孫來做什麼,老孫滿眼睛光地附耳過去,

“我帶來了大生意,這些外鄉人有好些糧食要換東西呢!”

門人讓他們稍等,進去通報一聲後回來便熱情地請了他們進去。

木漁很快便在院子裡見到了留著發白山羊鬚的老鎮長。

老鎮長打量了一番跟進院子來的幾個人,最後看向站在人前的木漁,問道,

“你們想用糧食換些什麼?”

木漁直言,“想換鹽糖布匹這些。”

鎮長了然,那些小村子小地方是會缺這些,此前來的也大都換的是這些。

於是他立刻吩咐人去倉庫檢視還有多少能交易。

然後轉頭對木漁幾人說,

“你說的這些鎮上都是有的,最近也沒什麼人來換,數目倒有不少。

只是我們要先看看糧食,麩糠和發黴的陳糧這些是換不了多少的。”

木漁敏銳地察覺到了一個點,

“就是說,糧食品質不行,換到的東西就更少是嗎?”

鎮長點點頭,“是。”

“那糧食品質很好呢,能換到更多東西嗎?判斷標準是什麼樣的呢?”

鎮長捋著鬍鬚看著她,若有所思一陣,笑道,

“好糧食當然能換到更多東西。至於這個標準,來人去取一斗糧食來給他們看看。”

片刻後,木漁和其他門看到了那一斗糧食。

正好也是黍子,一看就是陳糧不甚新鮮,但是沒有發黴的跡象。

鎮長看著他們翻動黍子,笑眯眯地說道,

“這樣的就算合格了,比這稍好稍差一點都按這個標準來。

一斤鹽五斤糧,一斤糖三斤糧,布的話看要什麼,一匹五斤到二十斤都有。

要是真的比這好,多換些東西也是自然。

現在把你們的糧食拿來吧,讓老朽我看看到底有多好。”

語氣間帶著一種長者對後背的調侃寵溺的意味。

木漁已經在心裡評估完這個價格了,和他們原先設想過的相差不太多,可以接受。

於是她點了頭,讓其他人去牛車上搬幾袋黍子過來。

這老鎮長看著是個通情達理的,像是會兌現承諾的人。

她對帶來的黍子有信心,只要人不傻不瞎就能看出比這所謂的標準好出太多來。

正如她所想,麻袋一開啟,圍過去檢視的人便不約而同地發出激動地驚呼聲。

“這、這黍子真好!這顏色、這氣味、這……這是上等品啊!”

“是啊是啊!”

老孫更是驚訝地抓起一把黍米細聞細看,不敢置信地說道,

“這、這是新糧!”

這句話不亞於一個重磅炸彈,把在場的人都炸蒙了。

這時候哪裡還能種出糧食來?還是這麼好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