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賺你點錢。

不過分吧?

用馬哲理論解釋,這屬於,相對先進的生產方式,必將取代較為落後的生產方式。

嗶嗶交友,在這點上,就做的相當不錯。

能有這麼多付費使用者,也是源自於,很早的就開始來做這一步。

鼓勵產生“社交明星”。

這個過程……

前期是花錢請明星,來為軟體引流。

當然也花了不少錢。

而,大概兩個月前,陸瑤彙報工作的時候,就說有新生代的明星藝人,甚至願意花錢來平臺活動。

這和微博買熱搜,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差不多是一個原理。

當時,楚堯就告訴她,軟體可以開發出一個新功能。

虛擬物件。

買斷合作明星的肖像使用權和遊戲開發權,開發出虛擬形象,像是玩遊戲那樣,和使用者一對一聊天,互動,日常。

加入“養成”概念,像是雲男友,雲女友養成遊戲。

後臺用大量資料來喂人工智慧,更加貼合每個明星的原本風格。

加入“打榜”機制。

為喜歡的偶像明星充值變強。

培養“素人社交明星”。

透過演算法,部分流量向平臺忠誠度極高、且本身條件好的使用者傾斜。

……

這種種操作下來……

平均每兩週更新一個版本。

現在的嗶嗶交友軟體,其實已經有點面目全非。

但,在這種強運營的模式下,使用者粘性,卻是蹭蹭蹭往上漲。

雖然嗶嗶交友,自己一開始是模仿探探的創意。

但迭代到現在,和探探,早已大不相同。

一個四不像的玩意兒。

融合了很多東西。

反正,在楚堯的認知裡,前世,沒有人做過。

現在能獲得這樣的成功,實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14年這個節骨眼,只要軟體做的不是很爛,用心去做了,錢支撐到位,做起來,並不難。

因為,這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開荒時代”,各種成熟的模式,都還沒有完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