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本堂。

年幼的皇子皇孫們,正在聽著翰林黃子澄侃侃而談。

“朝鮮者,我大明兒女之國也!此誠不足道哉!”

“山參,馬匹以及女紅,便是他們能貢獻給我大明的所有物件。”

“在我看來,此次燕王與寧王,前去救援朝鮮,實在是因小失大!”

“萬一草原韃子來犯,如何是好?可惜有些人窮兵黷武,只為自己的軍功!”

黃子澄一番話,說的有鼻子有眼,不知燕王與寧王的皇子皇孫,也被忽悠的一唱一和。

然而,其中卻有一位異類,直接起身,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黃翰林此言差矣。”

朱允熥起身笑道:“於道義而言,我大明乃朝鮮父母之國,豈能見死不救?若是此次不去救援,將來還有哪些國家,會對我大明心悅誠服?”

“於戰略而言,朝鮮乃進攻我大明之跳板!無論是扶桑,還是草原韃子,亦或是東北的女真,他們只要攻佔朝鮮,便能以此為後方,以戰養戰!”

“是以,必須援助朝鮮!二位皇叔前去,乃是為國出力,未雨綢繆,可並非黃翰林所說的窮兵黷武!”

“黃翰林一介文人,不知兵事不要緊。可也不能誹謗二位皇叔,教壞其他皇子!”

黃子澄氣得臉色煞白,他與齊泰,呂鷹等人,如今共穿一條褲子。

身為會元之才,黃子澄自命不凡,他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一定會成為王佐之才。

被他看中的王,正是皇孫朱允炆!

此時的朱允炆,聽到弟弟這番言論,淡然道:“允熥,黃翰林怎麼也算是咱們的老師,尊師重道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朱允熥反唇相譏道:“大哥,我與黃翰林不過是正常討論!何況書生本就不知兵,還要妄談兵事,分明是誤人子弟!”

你……

黃子澄身為翰林學士,差點氣得昏卻。

誤人子弟,對他而言,無異於最大的侮辱!

偏偏說話的是朱允熥,他便只有無能狂怒。

“待到允炆殿下登基,我便千年媳婦熬成婆了!”

黃子澄輕撫胸口,使得自己鎮定下來。

“這等庸俗之課不聽也罷!”

朱允熥懶得與大哥爭論,直接走出了大本堂。

剛走出大本堂,就看到一旁遵守的小太監。

“小穀子,陪我走走!”

“是,殿下。”

小穀子,正是蠱雕,聽從寧王的命令,蠱雕貼近兩位皇孫。

允炆謹慎非常,並未接納機靈聰敏的蠱雕,反而是允熥願意和這位話癆小太監一起。

當然,二人走在一起的時候,朱允熥才是那位“話癆”。

“大哥與這些書呆子走在一起,我是真的不能理解!”

“黃子澄,空談誤國!齊泰,好高騖遠!呂鷹,媽的一個王八蛋!”

朱允熥氣得破口大罵,蠱雕只在一旁傾聽,這些都是官員,亦或是皇親國戚,遠非他這個太監能夠評論。

“皇爺爺與父親,都說大明要興文治,可也沒說要落了武功!”

“沒有強大的軍力,我大明憑什麼庇佑周邊屬國,憑什麼令其他國家臣服?”

“就憑黃子澄那張破嘴?就憑齊泰那結巴?就憑呂鷹溜鬚拍馬?”

朱允熥怒罵兩句,隨後便哀傷道:“小皇叔不在,如今大哥跟書呆子混在一起,我還真是沒人愛的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