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願意為寧王殿下肝腦塗地!”

“不用你肝腦塗地,只需要製造地雷即可。”

朱權笑道:“你若有熟悉地雷,擅長火器的人才,也可以盡數帶到大寧衛,本王給你們月奉二兩,以大明匠戶對待!”

大明的戶籍,在這個時代可是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對朝鮮人而言。

安成煥一口答應,跟著寧王作戰的這些時日,他對這位明朝親王心悅誠服,早已經打算誓死相隨。

“恭喜殿下又得一大才!”

“此事還靠盛庸!”

朱權欣慰不已,笑道:“盛庸,你留在朝鮮還有一項任務,但凡有懷才不遇之人,你就儘管舉薦他們到大寧衛!”

“咱們來者不拒,唯才是舉!”

朱權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要將各國人才匯聚於大明。

“殿下,我還認識一些藥理,木匠的能手,可否將他們帶去大寧?”

“儘管舉薦,本王說過了,來者不拒!”

——

朝廷的旨意送到,果然如朱權所料。

兵額問題上,燕王與寧王各佔一半,誰也別想一家獨大。

至於指揮使之位則是交給了盛庸,李斌則領了副指揮使,算是朱標的私心作祟。

不過雙方都清楚,無論誰為正副,都是各自為戰,不會聽從軍令。

一切事宜塵埃落定,只待明軍調兵前來鎮守。

朱棣可謂是收穫頗豐,這些時日他與朝鮮官員們打得火熱,得到了不少貢品。

帶回北平,只需要一轉賣,便能收穫不少銀兩。

反觀朱權,不是沒有朝鮮官員願意與之交好,可都被寧王搪塞,此番辦事,不再是五個人,而是帶了將近一百餘人的隊伍。

這其中有農民,有木匠,工匠,甚至連官場失意計程車子,盡數被其網羅於麾下。

“父王,寧王叔當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朱高煦嘲諷道:“你看他帶的那些人,又能創造多少銀兩?”

朱高燧低聲道:“我看寧王叔是無利不起早,說不定這些人當真有本事……”

朱高煦冷哼一聲,隨意叫住一名農戶,“你有何本事,能被寧王選中?”

農戶緊張萬分,隨口道:“小人……小人會甄別各種糞便……”

哈哈哈哈!

燕軍眾人聞言大笑,殊不知此人是個種田專家,尤其是會施肥和培養良種。

可惜語言表達有限,尚未說完,就被燕軍一陣嘲諷。

民不與官鬥,農戶只能訕訕歸隊,反正去了大寧衛,就能分到土地,還有銀子拿,何樂而不為?

“三弟,看到沒有?寧王叔選的都是些什麼貨色?”

朱棣瞬間放下心來,他同樣擔心朱權帶走了不錯的人才,可如今看來,這位十七弟此舉分明是敗筆。

“班師回朝,明軍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