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明省。

戍客望邊海,思歸多故明。

在朱權的安排之下,渡島蝦夷開始了生產模式的改變。

朱權教給他們如何耕種土地,對於沿海的平原地區,則以稻米,玉米,土豆為主。

至於山地之上,朱權則另有他用。

“宋昶,其他蝦夷,也如你們這般友好?”

朱權與渡島蝦夷首領對坐,二人這些天瞭解過後,聽聞自己同樣是中原人,宋昶很快便視朱權為同胞兄弟。

“並非如此。”

宋昶搖頭道:“渡覺蝦夷與我們相熟,同樣以漁獵為主,對外人亦不排斥。”

“至於東蝦夷與西蝦夷,他們身居島內,則排外得多。”

“見到落難之人,更會殘忍將其殺害,以敵人的頭骨,作為勇武的象徵。”

彌太郎為朱權翻譯過後,整個人嚇得瑟瑟發抖。

如果說渡島蝦夷與渡覺蝦夷,還有溝通的可能,那剩餘的兩支蝦夷則表現出非暴力不合作的特徵。

“宋昶,既然大家同出一脈,不如從今日開始,重新學習中原漢話。”

朱權提出了建議,這些遠離故鄉的孩子,想要重新迴歸懷抱,語言可是大關。

“自然是好!”

宋昶痛快答應,更是激動地握住朱權的手,“您當真是我們的王!”

蝦夷王?

朱權可不想被冠以這等名號。

“你們若是相信,就聽從我的安排。”

“我會讓你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以後不會受到任何人欺負。”

“我曾經確實是位親王,現在不過是戴罪之身,便無須以王相稱。”

宋昶聽聞此言,更是目瞪口呆,對蝦夷人而言,隔海相望的扶桑,已經很是繁華。

但在朱權眼中,扶桑不過是城鄉結合部,那大明該有何等繁華?

令宋昶更為激動的是,他的先祖正是來自這片中原大地!

蝦夷人一向被扶桑人視為滿意,處於歧視鏈之中。

可如今被朱權發現,他們竟然是高貴的中原人,這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簡直不要太好!

——

文華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