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微臣有事起奏。”

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徐達第四子徐增壽躬身行禮。

徐增壽生而長相清秀,眉宇秀朗。

少年時隨父親徐達入宮覲見老朱,見他機警聰明,便賜名為“增壽”。

徐增壽善於騎射,被選為勳衛帶刀侍從,且為人謹慎誠實,很少犯錯誤,一直受到老朱賞識。

之前在陝西練兵防邊,最近才調回朝中。

“直言無妨!”

對待自己看重的年輕人,朱元璋面帶笑意。

“此番大戰,燕王殿下損失了五千護衛,北平府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嚴重打擊。”

徐增壽逐步分析道:“泰寧衛同樣如此!短時間內難以募兵,為防韃靼再犯,我軍理應提高武器裝備!”

一眾武將點頭稱是,徐增壽所言不錯。

就連朱元璋也頷首點頭,“你有何見解?”

徐增壽態度謙恭,繼續說道:“寧王殿下通曉火器!大寧衛的軍隊,都裝備了火器!”

“可惜,我軍其他士兵,便沒有了此等利器相助,乃至還要用弓箭刀槍與韃子拼殺。”

“倘若寧王殿下願意交出火器的製作方法,對於我軍而言,定是利好之事!”

徐增壽此言滴水不漏,火器技術掌握在寧王府,一經公佈,管你燕王還是晉王,都會得到製作方法。

到時候,至少在大明軍中內部,大明炮將不再是秘密。

徐增壽自幼與大姐徐妙雲感情親密,此番更是受到書信,聽聞朱權調戲了自家大姐,更是氣從中來。

一個逆王,仗著自己得到太子信任,便吃著碗裡,看著鍋裡,還想行到嫂之事,無恥至極!

此時更是不遺餘力,為朱棣謀劃大明炮。

“父皇!”

朱標開口道:“其餘軍隊,都沒有使用火器的經驗!如若盲目製造火器,恐怕會適得其反!還請父皇三思!”

“十七弟麾下,是最擅長火器計程車兵!”

徐增壽並未開口,只因不少武將,都對大明炮垂涎已久,他們可不會放過這等機會。

“陛下!臣以為,不會火器可以練!”

“對對對!有了火器,以後對付韃子,就能輕鬆不少!”

“只要我等擁有火器,也能像寧王那般蕩平漠北!”

說罷,一眾武將紛紛跪地請命。

徐增壽嘴角上挑,沒有人能抵禦軍功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