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不上,不行別嗶嗶!”

朱權一句話,嗆得阿魯臺不知如何回答。

“寧王殿下,微臣有一事不明!”

阿魯臺身為韃靼軍中的後起之秀,自認口才不錯,“你們漢人,總說忠孝仁義!結果你父朱元璋,卻帶頭造反朝廷!”

聽聞此言,泰寧城上眾人,無不破口大罵。

“不要臉的韃子!皇上分明是恢復漢家江山!”

“去你孃的!不造你大元的反,我們漢人能站起來麼?”

“無恥之徒!趕快滾回你的草原!”

見眾人唾罵不止,鬼力赤也不明白,這名手下到底是何居心。

“寧王殿下,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我這話可曾有半點錯?”

提起趙宋,那是每個中原漢人,都不願意回想的王朝。

漢朝令中原民族,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唐朝包容並蓄,萬國來朝,哪怕在後世,中原人也自稱為唐人。

到了宋朝,從不缺少能人異士,亦不少了百戰驍將,這個朝代的皇帝,配不上中原百姓!

漢家江山淪落,中原漢人淪為異族刀俎上的魚肉!

“不錯,前有徽欽二帝,後有司馬完顏構,宋朝算不上一個好的朝代。”

朱權大方承認,一個強大的民族,敢於直面慘淡的歷史,而不是一味嘴硬。

阿魯臺狡詐一笑:“說得好!這等昏庸無道的朝廷,活該被我蒙元所滅!”

“貴邦聖人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我大元朝政清平,百姓安居樂業!當年鐵木真大汗,正是不忍見宋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這才弔民伐罪,揮軍南征,不憚煩勞。”

“可惜啊!你們漢人不知感恩!尤其是當今皇帝朱元璋,當了反賊,背叛朝廷!”

阿魯臺一番話,分明是偷換概念。

可這番邏輯,倒是令韃靼人十分認可。

泰寧衛的明軍將士們緊張萬分,不知寧王殿下會如何作答。

“哈哈哈!汝等草原蠻夷,還是多讀書!知道幾句中原俗語,便想與本王辯論?”

朱權依舊席地而坐,不屑道:“那你告訴本王!以前你們蒙古人,為何被金人欺負?”

金人屠殺蒙古人,對於阿魯臺等人而言,可不是一段愉快的記憶。

“胡……胡說!我蒙古與金人互有勝負,根本就沒有屠殺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