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血淋淋的敵酋頭顱,龍虎山道士們很快從驚訝中醒悟。

卻看那龍虎山天師腳踏七星,口中唸唸有詞。

“弟子張宇初,今日借敵酋頭顱,祭天祈福!”

“三元朝科,祈求三官大帝保佑,大寧之民出入平安,萬事順心!”

“文昌朝科,祈求文昌大帝保佑,大寧學子步步高昇,金榜題名!”

“財神正朝,祈求龍虎玄壇趙公元帥,關帝財神,比干財神等,保佑大寧之地財源廣進,日進斗金!”

“求子科儀,祈求送子娘娘,為寧王殿下送子!保佑麒麟兒聰明伶俐,吉祥如意!”

這是龍虎山做的最特殊的祈福法事。

戰場之上,明軍的驍勇善戰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單騎衝陣的寧王,手刃敵酋,揚我大明國威!

大明有這等藩王,張宇初一介道士,心中又何懼之有?

龍虎山道士們潛心做法,就連張曉符也放下個人成見。

她一次對自己的想法產生了懷疑。

之前她曾照著大明寧王的生辰八字進行卜卦。

按照卦象來看,寧王本該是大業未成,閒雲野鶴,龍困於井的下場。

歷史上的朱權,可不是被人裹挾靖難,最後封地改封南昌,窩囊地度過一生。

可張曉符再看朱權面向,分明是吉人之相,哪有困龍模樣?

“興許,這奪舍之人,對於大明而言,反而是福氣……”

張曉符偷偷將符咒藏起,卻看明軍輕鬆擊潰韃靼軍隊。

“殿下,大寧的戰馬真多啊!”

張宇初有感而發,卻聽楊文搶答道:“咱大寧從來不養馬,殿下帶我們搶!”

咳咳!

寧王朱權老臉一紅,輕咳兩聲,示意愛將注意措辭。

讀書人夏原吉當即會意,“道長莫要誤會!其實是韃靼人給我們送!強取豪奪,我大寧從不幹這種事!”

張宇初啞然一笑,這叫送?

韃靼人被打了個屁滾尿流,人都死了,可不就是扔下戰馬逃竄?

“對對對,貧道今日一見,才知寧王殿下武功之盛!”

張宇初心中感慨道:“寧王殿下,大寧之地還有不是別人送的東西麼?”

顯然,未來的龍虎山天師,已經給朱權打上了“強取豪奪”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