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

自從封地真正的主人駕臨後,這座古城重新煥發出生機。

無論是辛苦耕種的漢人,還是策馬放牧的蒙人,亦或是金髮碧眼的弗朗吉人。

在這座城池,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

與半年之前的蕭條相比,如今的大寧城變得相當熱鬧。

商隊滿載貨物,前往南方諸省的則是售賣冰。

銷往全國各地的,則是琉璃寶器。

這些人造珠寶,雍容華貴,實則造價低廉。

而大寧之地,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紡織廠。

不少百姓,在農閒之時,都會選擇進廠勞作。

寧王殿下可謂是大善人,不僅工錢日結,還會包三頓飯。

掌管工廠的夏原吉大人,口碑則沒有殿下那般好。

這人總是精打細算,小氣得很!

與他相提並論的,則是一位姓楊的大人。

聽人說,楊大人竟然能在夏大人手中騙得了六文錢。

不得不令人佩服!

燕王朱棣初到此城,身邊陪伴著道衍和尚,以及名將張玉。

自從在乃兒不花身上,得知寧王軍隊的火器威力後,朱棣果斷前來置辦火器。

“十七弟,果然厲害。半年光景,便讓秦王與晉王的手筆付之東流。”

燕王冷笑道:“還是本王聰明,事先徵走了兵源!”

道衍和尚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道:“寧王唯有小謀,缺乏大智,焉能與殿下相提並論?”

朱棣聞言,笑罵道:“老和尚,沒想到你也會拍馬屁!”

張玉心生嚮往,他是草原降將,能看到族人在大寧安居樂業,心中自然為之開心。

“火器裝填費時費力,如若操控不得當,更會炸傷自己。”

朱棣笑道:“乃兒不花卻說,十七弟的火器威力強,射程遠,射速快!本王很是好奇!”

明軍大規模使用火器不假,可多數戰爭,還是要用刀劍堅決問題。

像寧王這般的火器神將,屬實不常見。

“殿下親自前來,寧王定會和盤托出!如今,您才是北伐統帥。”

道衍和尚奉承道:“只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這都是為了北伐,寧王焉能拒絕?”

張玉目瞪口呆,誰能想到老和尚這般耍賴。

寧王身為主帥之時,可沒有擅自調動其他藩王的部隊。

“好,就依老和尚之言!走,隨本王去寧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