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距離大寧並不遠,可朱高熾這般急行軍,還是讓兩千燕山鐵騎苦不堪言。

“咱們這般,不過是走個過長,世子殿下何必著急?”

“噓!世子殿下與寧王一向交好,聽說他的腿疾便是寧王醫治。”

“咱們燕山營的弟兄雖然驍勇,可兩千人也不足以影響戰局。”

朱高熾緊皺眉頭,這就是大明藩王制度的弊端。

邊塞士兵知藩王,卻不知朝廷。

同為朝廷軍隊,前去支援乃是天經地義。

自己人卻在勾心鬥角,這一幕不僅在父王身上看過。

就連秦王叔和晉王叔也是如此。

每一次北伐,生怕自己的軍隊受到損傷,總會小心翼翼。

美其名曰將功勞讓給朝廷主力,藩王在旁協助。

“皇爺爺這一步,當真是後患無窮。”

朱高熾心中嘆氣一聲:“倘若後世子孫,出現野心勃勃之輩,邊軍便是他們手中的利刃!”

猛將起於行伍,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以京營那般養尊處優的大爺為主力,焉能與常年駐守邊塞,跟韃靼瓦剌激戰的邊軍相比?

“朝廷的中央軍,明明有最好的裝備,最好的糧餉!”

朱高熾嘆氣道:“待我見到寧王叔,定要請教他老人家。”

回想到朱權跟自己,還有朱允炆一般年紀,朱高熾不由地會心一笑。

他對這位叔叔,是由衷的感謝和欽佩。

父王不喜歡他的體型,更不喜歡他的性格。

反觀能征善戰的二弟朱高煦,肆意張狂的三弟朱高燧,更得父王歡心。

可寧王治好了他的腿疾,鳳陽演武拖住朱高煦,給了他表現的機會。

也令朱棣重新認識了這位其貌不揚的長子。

“有恩必報,方為仁!”

朱高熾大呼一聲:“繼續急行,不可有半點懈怠!斥候儘快打聽鹹湖的下落!”

王世子發號施令,加上張輔支援,燕山鐵騎很快便依令行事。

——

鹹湖。

三千血染甲冑的明君,赫然在寧王的率領下,對三萬韃靼騎兵發起了衝鋒。

雙方衝鋒過程中,寧王抬起左手,身後大軍當即會意。

會挽雕弓如滿月!

無數箭矢形成了第一陣攻擊!

箭雨侵襲而來,韃靼人還手不及,便有無數人中箭。

鬼力赤更沒有想到,明君竟然有這樣一支擅長騎射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