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鹽池紛爭(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庭打仗內,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各式武器林立。
一眾凶神惡煞,虎背熊腰的部落首領,卻被一名書生壓過氣勢。
方孝孺貴為翰林侍讀,本不該擔任使者出使韃靼。
可他卻記住了寧王的一句話,書中得來終覺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保準。
與同為侍讀的黃子澄交談,方孝孺只覺得對方便是初識寧王的自己。
只會紙上談兵,口若懸河,卻根本不知大明邊境兇險,百姓生活貧苦。
為此,方孝孺主動上奏,要求擔任此次使者。
太子爺朱標也曾勸告過他,韃靼反覆無常,更不懂禮數。
說不定還會遭遇殺身之禍。
方孝孺,還是來了。
只因他清楚,一個強大的國家,便是他底氣所在!
日月山河安在,韃靼豈敢放肆?
鬼力赤恭敬地將方孝孺送出王庭。
“方大人,還請你在寧王殿下面前美言幾句,就說我韃靼無意與大明為敵!”
“好,我定會如實轉達寧王。”
“方大人,請!”
“不牢可汗相送。”
方孝孺上馬,帶領使團離去。
“大人……您剛才好生英勇!萬一韃靼人真敢動手,我等豈不是自尋死路?”
手下屬官驚魂未定,剛才那一幕太過嚇人。
方孝孺嘴角輕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走,隨我去大寧,覲見殿下!”
白馬嘯西風,忠骨傲韃靼。
——
方孝孺在韃靼王庭走了一遭,朱權如今並不知曉。
他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鹽池之上。
五個挖好的鹽池,灌以鹹湖之水,只需要光照結晶,便完成了製造食鹽的第一步。
朱權利用的是“曬鹽法”,工序只需要四天,便可以形成粗鹽。
加之草原光照充足,還有大風幫忙,無疑加速了寧王制鹽的進度。
在陽光暴曬之下,含鹽的湖水蒸發結晶,哈桑看到此情此景,驚訝的合不攏嘴。
明軍士兵們面露喜色,用匕首掛掉結晶物,隨後淺嘗一下。
“殿下!鹽!是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