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老朱閉目養神,任由內閣處理政務。

一封來自淮安知府的奏摺,引得內閣不知所措。

首輔李善長來回踱步,額頭流下豆大的汗珠。

若是此事處置不當,他們內閣幾人,便可以告老還鄉。

“李閣老,您快說說該如何是好吧!”

“是啊!都不跟朝廷打個招呼,便直接砍了!”

“霸道!忒過霸道!咱們這位寧王,當真是惹禍第一名!”

內閣學士們嘰嘰喳喳,如同市場買菜的婦人。

砰!

李善長怒拍桌案,訓斥道:“汝等如此聒噪,成何體統?我大明有理,怕什麼!”

說罷,李閣老手拿奏摺,直接去了文華殿,去找太子殿下相商。

“斬殺扶桑親王,消滅三千扶桑武士……”

看到奏摺內容,朱標也不由地倒吸一口涼氣。

這位十七弟,向來待人寬厚,如今卻對扶桑人下手狠辣。

“吾弟,沒有受傷吧?”

李善長愕然,隨即笑道:“太子爺放心!寧王殿下單騎斬將,僅率五百人,便大破三千敵軍!”

“海州百姓,都要為寧王立廟祭拜。”

朱標大袖一揮,儼然大權在握,“此事,由孤向父皇稟報!你們不必過問了!”

李善長躬身行禮,離開了文華殿。

“不愧是吾弟,倭寇不殺,還留著過年不成?”

——

曹國公府。

李景隆倒吸一口涼氣,葦名一成與北條宗政曾經說過,會派遣一名親王和三千武士,對他效忠,聽他差遣。

可淮安府的事情,如今鬧得百姓皆知。

大家聽說寧王直接斬殺扶桑親王,就差放鞭炮慶祝。

街頭巷尾,都將這位寧王當做了抗倭英雄。

“混賬!”

李景隆氣急敗壞,“三千武士,還未聽本國公一句調令,就被一窩端了?”

李增枝站在一旁,低聲道:“大哥……幸虧那親王沒來到應天府!若是讓皇上知道,咱們也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