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之際數九寒冬,班師回朝暮春時節。

帶著十餘萬俘虜,朱權可謂是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像藍玉那般,被拒絕在關卡外的事情,在朱權身上從未發生。

甚至有些兵將,還未等朱權開口,竟然直接開啟城門,只求“韃子”們放過百姓。

鬧出了一出出烏龍事蹟,搞得大明寧王相當無語。

讓他放棄十餘萬俘虜,那自然不行。

嶺南廣西之地,還等著這些個勞動力。

安南鼠輩不是害怕大元朝麼?

給他們送去些正宗的蒙古騎兵,讓他們重新回憶起被中原王朝支配的恐懼。

“殿下……我已讓平安率軍,先去提醒管轄官員。”

鐵鉉搖頭苦笑道:“都察院此番,定會上書彈劾殿下擾亂秩序!”

朱權打了個哈欠,“各司其職罷了。本王負責打仗保護邊疆,他們負責罵皇帝。”

“可惜父皇動不動就殺人,只有罵我這個當兒子的了。”

還有三日路程抵達應天府,本來心存僥倖,想要逃離大明的蒙古人,這次都被中原富庶所折服。

蒙古貴族,大多數選擇擁護大明,留在了中原。

唯有留在草原的牧民,才再次淪為大汗們耍奸弄權的工具。

高聳巍峨的城池,能夠更好地保護百姓。

商戶林立,物品豐盈,不必為了鹽鐵劫掠。

孩童追逐遊玩,口誦史書,不必騎馬射箭,從小吃苦。

“殿下……嶺南之地,也會變得像中原這般麼?”

“是啊,殿下!我聽說嶺南多不毛之地,都是用來流放犯人。”

“若能久居中原繁華,我等倒也願意留下。”

牧民們流出羨慕的目光,都能安居樂業,誰願意提著腦袋去劫掠?

真當如今的大明是南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大明武德之充沛,光看此次寧王出征,便已知一二。

“放心,朝廷會建設嶺南。此地將會開設市舶司,你們能見到其他國家的稀罕物。”

朱權看向應天府方向,此次歸來,很快便要去大寧就藩。

“不知小毒婦和妙錦妹子,是否想念我。”

朱權這次深入草原,數月沒有一點書信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