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宴席草草落下帷幕,只剩下朱棣與朱權兩兄弟。

“十七弟,咱們兄弟還是第一次促膝長談。”

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朱棣笑著為朱權斟酒一杯,“今年十七弟便要就藩大寧,可需我這個四哥幫忙?”

朱棣主動示好,本以為朱權會拒絕,卻不曾想對方直接應承。

“有四哥這句話,小弟就敢擼起袖子幹了。”

“十七弟,你要作甚?我等藩王用兵,也要有朝廷應允,不可胡來!”

朱棣生怕眼前逆王,一言不合,直接率領大寧衛的兵馬去北伐!

藩王存在的意義,是駐守邊疆,拱衛大明。

你將韃子們都打沒了,弟兄們的藩王位置豈能坐得穩?

“四哥放心,小弟並非想要用兵。其實我這個人,最是喜好和平。”

朱棣:“……”

喜好和平,你特娘燒了人家韃靼的王庭,俘獲人家的可汗,還美其名曰“大明留學生”?

“十七弟,你覺得當今朝廷,形式如何?”

“還請四哥不吝賜教,小弟才疏學淺,上朝時候,都躲在末席睡覺。”

朱棣:“……”

能夠獲得上朝歷練的機會,說明父皇對朱權的重視。

這臭小子不僅沒有好好珍惜,反而在睡覺?

暴殄天物啊!

“文臣有抬頭的趨勢,一再打擊武將勢力。”

朱棣開口道:“可惜如今韃靼未平,瓦剌尚在!大哥又主張休養生息,若是給了韃靼瓦剌時機,他們便能依仗水草肥美的草原,訓練一批精銳奇兵,再次來犯我大明邊境!”

朱棣尚武,一生五次北伐蒙古,更是死在了馬背上。

後人多數讚頌他是馬上天子,可卻不不知道,有兩次北伐,並未尋找到蒙古軍隊,可謂是勞師動眾,勞民傷財。

興許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四哥說的有道理。”

見朱權同意自己的觀點,朱棣頗有英雄相惜之感。

“十七弟也是這般認為?若按照本王的想法!還要屢次北伐,一直打到韃靼和瓦剌對我大明稱臣為止!”

朱棣說出此言,豪氣膽邊生,彷彿自己統兵北伐,殺得韃靼瓦剌一敗塗地。

“稱臣之後呢?”

“既然是我大明的藩屬國,自然就不打他們了。”

“四哥此言差矣,草原韃子賊心不死,你不打他們,照樣會休養生息,待到兵馬齊整,再次南侵。”

顯然,朱棣並未有想得那麼遙遠。

聽聞朱權此言,燕王緊皺眉頭,不解道:“十七弟,以為如何?”

朱權飲盡杯中酒,朱棣已經為其斟滿,這一刻兩人不僅是大明塞王,更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朱權嘆氣道:“想要讓蒙古人斷了‘賊心’,不僅要以軍中精銳討伐,更要增加其認同感,滿足他們的需求。”

“蒙古缺少鹽鐵,我大明卻物產豐富,如今朝廷斷絕了互市,蒙古人無法自給自足,只能靠劫掠大明百姓謀求鹽鐵錢糧。”

“若是開房互市,引導更多的蒙古人變成合法商人。只要他們不傻,便會放下刀劍,駕馭馬車,來與我大明經商。”

這一番話,令朱棣驚訝不已,瞪大雙眸,輕聲道:“十七弟!此舉斷不可讓朝廷知道!”

“父皇親自下令,讓我大明斷絕與韃子互市!你這話可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