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顏三衛協助寧王守護邊疆,寧王朱權內能震懾一眾塞王,外能驅逐韃虜。

“老和尚,本王該如何做?”

“王爺只需回信安撫阿扎失裡,並向朝廷諫言,此人在朵顏衛安分守己。”

朱棣皺眉道:“安分守己?你分明說過此人是牆頭草!”

道衍和尚雙手合十,口唸佛號,“王爺,若是此人被除掉,朵顏三衛便盡數掌控在寧王手中。”

“泰寧衛朮赤,是他的安達;福餘衛納哈出,降我大明也是寧王之故。沒了阿扎失裡,朵顏衛會被這兩人瓜分。”

朱棣深吸一口氣,保住阿扎失裡,就是給朵顏三衛內部,埋下了隱患。

“皇上英明神武,不會給朵顏衛軍餉,更不會提供裝備輜重,此舉對大明無害,對王爺有利。”

道衍三言兩句,便將其中利害分析的頭頭是道。

“拿筆來!本王要給你父皇寫信!”

——

韃靼王庭,乞兒吉思。

如今將近八萬大軍匯聚於此,更有被明軍奪去草場的牧民,乞求得到大汗的庇護。

一時之間,此地變得熱鬧非凡。

看到韃靼兵強馬壯,牧民們心中充滿了安全感。

哪怕韃靼如今羸弱,不負大元朝當年之勇,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收拾兩萬明軍還不是手到擒來?

也速迭兒為自己的計策沾沾自喜。

“丞相何在?本汗這幾日都沒有看到他。”

“回大汗,丞相正在佈置防線。”

北元太尉乃兒不花,一身漢服,與身著胡服的蒙古貴族,顯得格格不入。

這位太尉,在大明北伐初年,便果斷投降大明,擔任官山衛指揮。

洪武九年,趁機反叛,帶人逃回漠北。

吸納了漢人的兵法,學習了漢人的文化,讓乃兒不花意識到中原漢族的強大。

可惜大部分蒙古貴族,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太晚。

“防線?如今王庭全民皆兵!那大明寧王有膽子過來?”

也速迭兒不屑道:“我看丞相太過擔憂!來來來,陪本汗喝酒!臺下接著奏樂接著舞!”

王庭之內,不少逃難的牧民前來落腳。

其中,不乏有心之人,例如天門的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