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程朱理學在宋朝興起,無數士子都在探尋朱熹提出的“理”。

可這所謂的“理”,確實虛無縹緲,不過它的附屬產品,三綱五常很快便被世人所接受。

尤其是統治階級,簡直是發現了愚弄這幫書呆子的大殺器。

讀書人同樣發現這套學說,為他們描繪了位極人臣的藍圖。

苦難的女子,倒被他們拋在腦後。

本來在唐朝,開放包容的風氣一掃而空。

朱權重新提出了理學的本質問題,何為“理”?

饒是翰林學士劉三吾也被這問題難倒了。

朱熹和程曦都特娘沒說見過“理”,更何況他們這些後世之人了。

“本王給你們一個答案,心即理也!”

朱權走向眾人,笑道:“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諸位無論做什麼事,肯定要從內心開始構想。”

“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眾人點了點頭,不知不覺已經被朱權帶入了自己的節奏之中。

“諸位既然聽懂了,咱們便往下說。”

朱權看向眾人,發現不少學子已經翹首以盼,王陽明的心學簡直是對抗程朱理學的大殺器。

後世的理學,已經變得扭曲不已,不少人更是做景觀天,毫無行動可言,一心求“理”。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一眾士子們不斷念叨著朱權所說的話,這可跟朱聖人主張的“先知後行”完全不同!

最可怕的是,他們竟然想要貪婪地知道,何為“知行合一”。

朱權不緊不慢,像極了釣足眾人胃口的無良作者。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裝神弄鬼!你這心學,分明是異端!諸位學兄,可莫要被這逆王哄騙!”

人群中有些儒生,不為所動,他們要堅定地維護程朱理學的地位。

朱權被叫做“逆王”也不氣惱,笑道:“這位學子,其實你已經在心學之中了。”

那儒生不悅道:“胡說八道!我從未聽過所謂的心學!”

朱權笑問道:“你平日品行可端正?可有良知?”

對方直接點頭道:“學生讀聖賢書,豈會行齷齪之事?良知不可拋!”

朱權點了點頭,誇讚對方:“諸位看到沒有,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

“這位學子不知不覺中,已經實踐了心學。不只是他,你們所有人,都在心學之中。”

藍彩蝶根本聽不懂,卻發現身旁的徐妙錦已經驚訝地張開櫻桃小口。

“徐妹子,小淫賊講的都是些什麼?雲裡霧裡,偏偏那些個書呆子又不罵了,竟然願意傾聽?”

徐妙錦語氣激動道:“殿下的心學,很有可能成為風靡我大明的學說!”

“以後科舉,終於不再考究理學!女子也不用禁錮在三綱五常之中!”

朱權則在一旁講的興起,“其實古往今來,女子並不該被理學所束縛。”

“本王就問問各位,你們誰沒有娘?誰願意看到自己的娘被欺負?”

“只要你們回到一句我願意,本王直接認輸!”

這話說出來,簡直是大殺器。

古人陷入了死迴圈之中,男人對妻妾可能並不尊重,但對母親那都是一等一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