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

不耽誤大軍的進度,也算是給朱權有所交代。

“老十七,給你五千人,可行?”

老朱並未對練兵一事,報什麼太大希望。

朱權要的人,與他的開國名將,至少現在還相差甚遠。

更別說,常年在湖廣多地練兵的李景隆。

“五千人,勉強夠用,應該能成為藍玉一大助力。”

朱權點了點頭,笑道:“父皇,還請把詹徽交給兒臣,讓他輔佐我排程糧草。”

詹徽自然沒有意見,老朱應允,朱權也以親王的身份,成為大明糧草官。

“寧王接下糧草官一職,實屬不智啊!”

“唉!糧草若是那般容易籌措,我等豈會放過功勞?”

“殿下還是太過年輕,不知十萬大軍所需糧草數目之多啊!”

群臣下朝,無不感慨朱權不冷靜。

內心卻也感激朱權接下這燙手山芋。

否則皇上親自發話,大臣們才是苦不堪言。

如今糧草的壓力,落在了寧王和詹徽身上,他們只需要輔助即可。

文華殿。

朱權跟著大哥前來,其餘人等皆為東宮近臣。

“十七弟,如今滅有外人,你告訴大哥,糧草之事你當真能夠解決?”

朱標語氣關心,長兄如父,他可不想讓弟弟吃虧。

“李景隆那廝,刻意刁難寧王,分明是想禍水東引!”

藍玉破口大罵道:“這小子分明是掛帥不成,便想攪合北伐!”

沐英與李文忠關係甚好,沒有發話,可緊皺的眉頭,也看出他對李景隆的不滿。

“太子殿下,如今木已成舟,我等還是要考慮如何籌措糧草。”

詹徽嘆氣道:“江南魚米之鄉,只能從這兩地入手。河南,山東今年都受災不少,不可再驚擾百姓。”

朱權輕咳兩聲,打斷了詹徽。

“大哥,我要籌措糧草,需要符合三項。”

“糧草充足,攜帶方便。”

“不用民夫,保證春耕丁壯。”

“讓大軍自成一條補給線,不用擔心敵軍騎兵侵擾。”

聽聞此言,眾人搖頭苦笑。

光是保證糧草充足,就已經十分困難了,更別提其他幾項。

“十七弟,你就告訴為兄,需要如何配合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