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渾濁,長江清澈,敢問先生取二者誰之水?”

朱權發問,方孝孺毫不猶豫道;“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方某自然取長江之水!”

朱權點頭道:“只因渾濁、江河之分?”

方孝孺淡然點頭,並不願意多費口舌。

“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

方孝孺臉色大變,這種深刻的問題,他從沒有深思過。

一心鑽研學問,學習聖人的品德,以後報效朝廷,才是他的一生抱負。

“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朱權笑問道:“拳頭能制敵,飛石亦能制敵,就因為拘泥於清濁,便放棄使用飛石了?”

“打仗若只知道正面進攻,那是莽夫,枉顧士兵性命!”

“古語有云,兵不厭詐!只要取得勝利,達到了戰略目標,誰會去關心過程?”

方孝孺被朱權說的啞口無言,他已經在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

以往的他,對於官場上的貪官汙吏,可謂是深惡痛絕。

但同時,那些貪官,卻比清官更能夠做事!

皇上下達了不少政令,整治貪官汙吏。

但追查過後,卻要讓他們繼續留在官位上做事,直到沒有價值後才問罪。

方孝孺之前還不懂,他現在才清楚,渾濁的黃河水,只要運用得當,也能灌溉出千畝良田。

“為官者,若一味清白,舉世皆醉你獨醒,並不會走的長遠。”

“無論是陰謀詭計,還是正大光明的陽謀,重要的是結果。能否治理好國家,造福於百姓,達到自己的政治訴求,才是一個臣子該考慮的事情。”

“你方孝孺,想成為一個空有名號的讀書種子,還是成為輔佐明君的賢臣?”

朱權接連發文,令方孝孺醍醐灌頂。

他讀書,他做學問,可他在書中學到的東西,當著能夠治國平天下麼?

“方某,想成為輔佐明君的賢臣!還請寧王殿下教我!”

說罷,方孝孺對著朱權躬身行禮!

單憑“黃河長江論”,便讓方孝孺自愧不如。

朱權笑道:“方先生學識淵博,只是缺少官場上的歷練。”

翻開方孝孺的履歷,其實他一直在讀書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