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看起來對於組織民眾這些事情得心應手,工地上各種事物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條,並不用陳瞻操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終山郡地處內陸,民眾無法獲得海產,平時攝入的肉類也很少,所以普遍都有夜盲症 [注1],因而晚上無法施工。

但是好在由於李承的號召力,他們拉起來的青壯遠比陳瞻一開始設想得多,而且李承的戰前講話將百姓拉到了同一戰線,現在他們為了自身安危幹活,熱情高漲。

所以進度比陳瞻之前預計的還要快一些,按照目前的施工速度,大概還要兩天就能完成防禦工事的施工。

因此陳瞻在去工地看了一次之後就沒再沒去過工地了。

至於多出來的勞動力如何安排,陳瞻準備讓他們在修建完壕溝之後,再去加工一些拒馬,鹿角之類的。

反正這些東西取材簡單,不存在資源的限制,自然是多多益善,到時候就算沒什麼用,拿出來噁心對面也是極好的。

何況拒馬,鹿角如果放置合適,可以拖延對面的節奏和速度,使其喪失衝擊力,並大大延長敵軍處於我軍弓箭有效攻擊範圍內的時間,增大敵軍傷亡。

所以這麼好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當然,為了保證士氣,每天的飯食給的都是很足的。

而另一邊,|黑|火|藥|的生產則被交給了李承的親兵完成。

這些親兵都是李承家裡帶來的家生子,世代做他家的部曲,不是來終山之後現買的僕婢,所以這些人的一生和李承繫結了,還是非常可靠的,不用擔心他們洩密。

但是為了掩人耳目,除了需要的硫磺之外,陳瞻還讓人買了其他的藥材,並且讓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生產工序。

而木炭,都是自產自銷,根本不用向外購買。

至於硝石,硝石本就是製作黑|火|藥的原料中佔比最大的一項,如果想要製造出足夠守城的火藥,那麼藥店裡的那點硝石肯定不夠。

剩下的缺口……可以從廁所中獲得,比如馮驥才的一篇小說中就寫過一個做鞭炮的到別人家廁所去偷硝的故事。

這是因為人類和動物尿中含有尿素CO(NH22,在脲酶作用下,尿素分解產生NH+4離子,由硝化微生物將NH+4轉變成NO3離子,所以在廁所中,土牆上常常能看到的白色結晶,就是硝。

總而言之,在古代一個地方如果不存在硝礦,那硝的產量應該是與人口牲畜的數量有關的,廣川作為一個有萬戶人口的縣城,藏在各個角落的硝應該不少。

到時候搜刮來加點草木灰過濾一下,再利用KNO3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很大的特性進行初步提純,就可以得到純度可以接受的硝石。

好在那天火藥的威力已經給全城百姓展示過了,再加上這些人絕對聽從李承的命令,所以也不會有人對陳瞻買這買那的亂命有所質疑。

即使陳瞻讓他們挖了糞土來煉硝,搞得縣衙臭氣沖天,他們也毫無怨言,反倒是讓陳瞻有些不好意思了。

當然目前完全知道生產流程,與各個原材料及其配比的只有他和李承兩個人。

就算有人洩密,也會根據洩密內容很快被定位到,而且洩密者也無法根據那一小部分把製作流程逆向出來。

這也不用陳瞻操什麼心,所以接下來幾天所有人都在備戰,而陳瞻在把|黑|火|藥的製作方法交給李承的親兵之後就沒有什麼需要做的了。

閒下來之後,陳瞻就開始思索之後的道路,簡而言之就是如何建設大雍以攫取足夠他活下去的功德。

陳瞻透過系統看了之前幾年的詳細記錄,然後悲哀地發現似乎天時不在我,過去的幾十年之間極端天氣頻發。

最近三年之內爆發的涉及數個州級別的旱災就有兩次,而且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接踵而至的蝗災致使土地減產。

同時發生的還有南方的洪澇災害,在洪澇之後接踵而至的疫病是的本就稀薄的南方人口進一步減少。

其實這些事情,只要國|家能夠撥款賑災,修建水利設施,還是好解決的。

但是大雍也沒有錢,因為大量世家趁此機會兼併土地,大量自耕農交不起稅,只得賣出土地,成為佃戶,或者淪為流民。

大雍的稅制和兩漢類似,對於農民來說基本上由田賦和戶口賦兩部分組成。

其中戶口賦完全是按照人口徵收,而不看財產多寡。

至於田賦,就大雍目前那個皇權不下縣的管理方式,田畝丈量,田賦收繳還不是要讓本地的豪強和世家去收,那他們如何會和自己過不去,所以能瞞則瞞,隱田隱戶甚至超過了在冊的田戶。

所以大雍根本沒辦法收豪強的稅,自耕農就成為了賦稅的主要承擔者。

而如今,自耕農的數量銳減,大雍就沒辦法收到的稅,所以就沒錢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沒錢用於軍隊開支,無法鎮壓起義或者平定邊患。

這導致災害無人處理,影響進一步加重,自耕農數量進一步減少……陷入無限迴圈。

雖然許多史書總是會把王朝的滅亡歸因於皇帝或者皇帝的女人的昏庸,但是皇帝能花幾個錢?影響終究是有限的,這些大臣這些促成兼併的地主豪強難道就不需要負責任嗎?

甚至他們對於王朝滅亡要負的責任比皇帝還要大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