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巡視(十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有德看不上高原,可不代表鄭經看不上,高原雖然經濟利益不大,甚至統治成本還會大於統治利益,可是這樣的高原之地居高臨下,一旦敵對勢力佔據,那對整個華夏的西南都會形成軍事上的地形優勢。
為了防禦高原,華夏需要在西南的川省、雲南,西北陝甘投入多少力量用於國防,這筆賬只要是一個後世懂點軍事之人都能明白。
在海關住了一晚,第二天鄭經在左軍副都督胡靖的陪同下檢閱了駐守滿剌加的陸軍部隊。這些陸軍部隊的兵員大多數都是來自滿剌加城附近的華夏移民,他們被編成了一個鎮,由胡靖負責指揮。
同時還肩負著繼續擴大軍隊規模的任務,一旦鄭氏在大陸上開戰,滿剌加與舊港這樣的海外領土就必須要能夠自己保護自己,至少能夠保證滿剌加城與舊港城不丟。
當然這都是最壞的結果,只要鄭氏的海軍足夠強大,這樣的事基本不會發生。
胡靖也是剛剛調任滿剌加,由於資歷比較淺,在面見鄭經的時候,還是比較拘謹,對於這樣的後起之秀,鄭經都是鼓勵多於批評,要給後起之秀一個成長的時間。
滿剌加只有一城之地,雖然現在由於是鄭氏在統治,華夏移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不過畢竟地盤太小,核心的華夏人口只有四萬多人,這個人口規模還是太少了,真要遇到危機這點兒人口根本不夠用。
這一刻鄭經無比盼望滿清快點兒與吳三桂開戰,到時候鄭氏就可以大量的向海外移民人口,尤其是廣東這樣的人口大省,土客矛盾激烈,只要將超過負荷的人口轉移出去。
人口被稀釋後的,百姓都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自然不會再發生那種類似爭水這樣的土客矛盾。
離開滿剌加,鄭經船隊回航到了舊港,在舊港主持海軍的第三艦隊副都督馬維祥與陸軍前軍都督王秀奇前來碼頭迎接。
與滿剌加海軍的重要性大於陸軍不同的是,舊港的陸軍重要性大於海軍,海軍主要的責任是巡航舊港到爪哇這一片海域的安全,防備可能從爪哇以東偷渡進來的走私商。
而陸軍則肩負著為華夏移民開拓生存空間的重任,不同於滿剌加城華夏移民開發的晚,舊港這塊土地華夏移民至少開發了三四百年。
可以說舊港能有今天的繁榮都是華夏移民的功勞,這塊土地如今是鄭氏最大的糧食種植基地,如今在舊港已經編成了兩個鎮的陸軍,在新調任的前軍都督王秀奇的指揮下,不斷地向外打擊土人。
軍隊將土人與華夏移民隔開,給華夏移民提供了安全的耕種環境,這幾年舊港的人口規模增長的很快。
光是圍繞在舊港城周邊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十萬人,整個舊港可統計的華夏人口已經超過二十萬,這些移民主要是以種植水稻為主。
幾乎每戶人家都有陸軍賣給他們的奴僕,人數的多寡取決於百姓家的實力,這些奴僕都是陸軍歷次與土人作戰獲得的俘虜。
這些俘虜大部分被陸軍編入勞改營,用於舊港的基礎建設,比如修建水渠、修築道路,少部分賣給了移民家庭當做耕種的農奴。
舊港生產的水稻除了自給自足之外,大部分都被輸送到各地用做戰略儲備,隨著大陸戰爭的開啟,鄭氏麾下的各地都會迎來大量的移民潮。
這些移民都是赤貧的百姓,一切生產生活物資都需要官府提供,想要保證移民能夠在獲得收穫之前生存下來,就需要大量的糧食供應。
鄭氏各個領土都有著不同的定位,舊港與滿剌加地處對抗西夷的前線,不能發展任何的工業專案,只能將發展定位農業糧食種植。
而承天府是鄭氏的核心地帶,定位就是研發與軍工基地,一切都是圍繞提高技術和軍工能力這個目標發展。
瓊州府是鄭氏的工業基地,鄭氏大部分的民用產品都將在瓊州府生產,可以說未來瓊州府是鄭氏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
鄭經在主政舊港的王秀奇陪同下視察了舊港駐軍,因為常年都在與土人征戰,舊港與滿剌加的陸軍比承天府與瓊州府的陸軍看起來更加的彪悍。
在視察完軍隊之後,王秀奇提出了一個問題:“王上!憑藉我們的實力,完全可以將島上的亞齊國免掉,為何王上還要保留著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對我們可並不友好。”
“秀奇!就算是我們把整個島都打下來,我們有那麼多的人填補嗎?無人填補,就算滅掉了亞齊,還會有其他的土人勢力崛起。
這就跟中原面對草原一樣,只要中原無法在草原立足,即使能夠滅掉草原勢力,草原上一樣還能崛起新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