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初刻,天已經完全放亮,華夏軍隊開始在城內逐條街道清理滿清的散兵遊勇,以及想要趁火打劫的青皮混混。

在辰時未到的時候,後續的軍隊已經趕了上來,與後續的軍隊交接完防務之後,何義帶著大軍開始向著三河進發。

大軍沿著北運河一路北上,在香河縣城以西的安平渡口稍作休整之後繼續北上,兩天之後大軍連下三河、順義,大軍前鋒抵達德勝門外。

不同於沿途看到的小城,眼前的京城高大雄壯,盡顯帝王氣息。何義在德勝門外五里紮下營盤,登上打造好的望樓,舉起望遠鏡打量起遠處的德勝門城樓。

望著雄偉莊嚴的城樓,何義心中感慨:如此雄城若是君臣用命,又怎能被李自成攻破,而李自成又拱手將這座雄城讓給了建奴。

可以說滿清光是不費一刀一槍拿下了京師,就已經撿了天大的便宜。遙想當年於少保就是在這裡打贏了京城保衛戰,為大明又續了二百年的命。

若是當初多爾袞遇到的是於少保,還能這麼輕鬆的進了京師嗎?何義如是想。

何義知道現在想這些事已經毫無意義,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如何逼迫滿清的康麻子簽下城下之盟。他的任務是擋住滿清的北逃之路,至於如何逼迫滿清就範那是周全斌的事。

當然周全斌也可以要求何義進行配合,畢竟周全斌才是這次京畿之戰的主帥,不過在周全斌還沒有到來之前,何義也沒打算閒著。

在德勝門外休息了一個晚上之後,何義親自帶著兩個鎮的人馬向前做出攻城的姿態,不過看在守城將領的眼裡卻一點兒都不緊張。

因為守城將領就沒有從敵軍的陣列裡看到任何一件攻城器械,就連最簡單的攻城雲梯都沒有製作,難道海寇都長了翅膀能飛上來嗎?

再說了海寇就投入了那幾千人,也太瞧不起八旗大爺了,真拿八旗大爺不當乾糧嗎?

守在城頭的都是京城巡防營計程車卒,這些士卒的最高長官,過些年就會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九門提督。

當然這會雖然有了雛形,但是還沒有這個稱呼,而且這些人馬也都是各部淘汰下來的老弱病殘,頂多能夠維持個治安,把守一下城門,收個城門稅。

真要拉出去野戰,一個衝鋒就得散架,不過放在城頭守城倒是物盡其用,畢竟防守還是要比進攻更安全一些。

然而這只是清軍單方面的想法,等到雙方的距離拉近,遠端火力開始發言的時候,守城計程車卒才發現現實遠比他們的想象更加的殘酷。

最先受到打擊的就是城頭上架設的紅衣大炮,這些火炮非常沉重,裝填過程又十分的繁瑣,在響過一聲之後,就再也沒有了發射的機會。

甚至在華夏陸軍炮兵的打擊下,清軍都沒有人敢靠近炮位,生怕城下的海寇炮彈長了眼睛擊中自己。

死就已經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眼看著自己的身體四分五裂的死,即使是噩夢都不敢這般描寫。

本以為不去炮位就安全一些,然而事實再次讓他們知道,原來火銃竟然能夠打這麼遠,還打得這麼準。

何義只投入了兩個千總的步兵對著城牆自由射擊,剩餘的兩個千總隨時防禦有可能從城內衝出來的人馬。

在華夏陸軍的精確射擊下,城頭上計程車卒可就倒了黴,任何敢於露頭計程車卒都會被士兵們的步槍點名。

幾輪打擊之下,清軍的心態就崩了,這種明明自己是防守方,結果不但沒有給進攻方造成任何的傷害,而且還讓進攻的一方壓著打。

這仗還怎麼打,海寇計程車兵站在城牆百步之外,他們手裡的火銃超過五十步,彈丸去了哪裡都不知道,更別傷到人。

德勝門分守遊擊,一看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既然遠端對攻佔不到便宜,那就隱藏身形,等到海寇攻城的時候,與海寇近戰。

何義看到城頭清軍已經徹底被步兵的火力壓制住,心中蠢蠢欲動,他是真想挑一段城牆給炸塌了,一鼓作氣殺進京城,端了滿清的老窩。

可是自己手裡這點兒人,進城容易,想要控制整個京城可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