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明宗室安排(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術桂沒有想到,大明竟然還有復國的機會,雖然不是在中原復國,但是好歹還能延續祖宗的社稷,這已經是意外之喜。
所有宗室都是喜出望外,原本非常低調不敢有任何出格活動的大明宗室們,開始在承天府、瓊州府、廣東等地宣傳。
讓鄭經和整個鄭氏沒有想到的是,為大明再立社稷的做法獲得一個意外之喜,那就是在鄭氏麾下的那些對鄭氏新政不滿計程車紳大戶,紛紛選擇了申請跟隨大明宗室前去南洋建國。
原本廣東舉步維艱的新政推行,壓力一下子減輕下來,這些越是反對的激烈計程車紳大戶越有離開的想法。
鄭氏大開方便之門,只要想走的,鄭氏歡送,只要士紳大戶們不製造對立情緒,甚至允許他們帶走桑蠶與茶葉的種植技術。
在一個孤島上,就算這些技術到了望加錫能夠推廣開,在轉圈兒都是華夏的地盤的時候,即使是絲綢茶葉生產出來,也一樣需要華夏的商船幫助他們賣出去。
至於這些士紳大戶所代表的知識界,鄭經是嗤之以鼻的,四書五經鑽研的再透徹,也脫離不了道德的範疇,吃不飽飯的時候道德就是狗屁。
不過工匠的輸出,鄭氏卻是嚴格盤查,鄭經允許將來的大明發展成一個鑽研農業的農業大國,絕不允許自己的核心圈子裡再出現一個工業強國。
有了士紳的出錢出力,大明宗室的建國啟動資金一下子就充裕起來,甚至都不再需要華夏銀行的貸款。
由此可見,這些士紳的底蘊,廣東計程車紳還不是華夏大地上底蘊最深厚的,若是江南計程車紳估計其財力會是廣東士紳的幾倍。
這些士紳離開不是什麼壞事,用教員的話說,那就是屋子打掃乾淨再迎客。
大明宗室們有了奮鬥目標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鄭氏上下也不管這些宗室任何折騰,開始按部就班地推進著自己的立國大典。
終於在進入秋九月的初一切籌備完成,將立國大典定在了九月初十。
儘管在鄭經的要求下,一切從簡,整個大典還是從黎明折騰到黃昏,當鄭經戴上平天冠站在剛剛建設成的社稷壇上,所有觀禮的臣明紛紛跪地膜拜,高呼‘大王萬歲!’
番茄免費閱讀
高臺上的鄭經這一刻終於體會到了權力的快感,正是這些儀式感襯托出了權勢的威嚴,站在高臺上俯視著臺下的臣民,他們是那麼的渺小,似乎只要一個手指便能將其碾死。
“眾卿平身!寡人宣佈華夏帝國立國大典現在開始!”
隨著鄭經套路化的語言,禮官馮澄世獻上華麗的祝詞,吏官陳永華獻上所有官員的效忠名單,戶官鄭省英獻上整個鄭氏的戶口黃冊,兵官張煌言獻上所有軍隊的名冊,刑官蔡政獻上代表刑律的刑法,工官何斌獻上各個工廠的資產名冊。
文官的獻禮結束之後,便是武臣的獻禮,與文官虛頭巴腦的東西不同,海陸軍在獻禮的問題上難得的保持了一致,他們用幾匹素色的錦緞簽上了所有官兵的名字,然後在錦緞上立下誓言:“收復河山,還我華夏!”
典禮結束之後,便到了文武官員最想聽到的封賞環節,這個封賞環節事先已經商議好,文官中,六官主官升侍郎,爵位伯爵。
當然也有特殊的幾位被封侯,比如陳永華被封為南安候、何斌被封為昌化候,唐興文被封為泗水候。鄭省英原本就是侯爵,而且還是宗室,早晚都是要封王的。
這幾位的功績都是有目共睹,誰都不敢說什麼怪話,正所謂面子是自己掙出來的,不是別人給的。與其嫉妒別人的面子,不如想一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