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畸形的經濟(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經一聽就明白了,這鄭氏發展的毛病在於偏重於重工業的發展,以及依賴外向型的經濟模式。再加上百姓都是窮怕了,手裡剛有點兒錢根本不敢放開手腳花錢。
套用後世的話說就是,鄭氏還沒有培養出足夠強大的消費市場,鄭氏充其量還只是活命經濟,這離著鄭經期望建設成一個發達富裕國家的夢想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如此低迷的消費就如同一潭死水,根本不可能推動社會財富的流動。想要讓社會財富動起來,就必須要想辦法刺激消費,想讓老百姓把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花出去,那就要讓老百姓對未來有所預期。
國家要清楚地讓百姓知道,他們未來的收入可以預料,即使是現在花光了手中的積蓄,依然不用擔心突然有一天會過不下去。
鄭經知道這擴大內需市場是一件非常重要之事,首先要保證內部迴圈,然後才是對外貿易的發展。
可是如今的鄭氏正好是反過來的,貿易的主要物件是對外貿易,內部的市場消費低迷,根本不能作為市場的一極,撐起內需市場。
然而這並不能怪華夏百姓吝嗇,不願意花掉手中的錢,只是因為華夏老百姓都窮怕了,自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話真的是華夏百姓的真實寫照。
“省英叔!戶官衙門要對內推進消費市場的升級,官府要負起責任,讓百姓明白只要勤勞肯幹,他們以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官府不能讓每一個埋頭苦幹的人失望。”
“王上說的是!戶官衙門一直在努力推動稅務的精簡化,明確化,讓百姓在交稅之前就知道一年下來要繳納多少賦稅。
徹底斷絕貪官汙吏層層加碼,肆意盤剝的機會,努力保證每一文賦稅都用到實處,御史臺的監督作用也要發揮出來,要保證每一筆撥款都沒有挪作他用。”
御史臺如今的都御史是唐顯悅的次子唐興武,老爺子退到幕後之後,鄭經便將婉兒的叔叔安置到這個位置上。
這其實也是鄭氏人才貴乏的一個縮影,大量的二代充斥在官場上,沒有辦法,十年時間的培養,鄭氏新政培養出來的人才都還在基層打磨。
這些新的人才能夠大量進入中樞,至少還得十年時間,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刻。這也是鄭經不願意現在平推大陸的原因,打下來也沒有人去治理,白白便宜那些蛀蟲,還不如先留著。
到時候打過去,那叫清理敵產,若是自己的地盤那就叫階級矛盾了。
聽鄭省英點名御史臺,唐興武趕緊出班道:“王上!御史臺的各個地方反貪機構都在有效執行,每年都會揪出大量的貪腐官員,為藩府至少挽回幾百萬兩的經濟損失。”
鄭經點點頭道:“監督工作很重要,不過卻不能學大明那種風聞言事,一切彈劾都要有切實的證據,任何不實的彈劾都會受到相應的懲處。”
整個御史臺上下對於延平王規定的以事實為依據的彈劾其實是非常不滿的,若是什麼彈劾都要御史臺據實而彈劾,那御史臺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對各個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
而且一旦監督不力,官員出事負責監督的御史臺官員也要受到懲處,這就是給御史臺套上了枷鎖,等於是帶著鐐銬起舞。
然而前車之鑑不能不加以防範,風聞言事的結果就是言官成為了黨爭的馬前卒,仗著自己可以胡亂說話的權力,肆無忌憚地攻擊政敵。
不過唐氏如今已經與鄭氏深度捆綁,不管鄭經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唐氏就算感覺不合適都必須要全力支援,兩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唐興武立刻承諾道:“臣會對屬下各地的監督機構進行定期巡查,任何不實的彈劾都會受到應有的懲處。
不過要想維繫御史臺的監督作用,對人力的使用也要加大,因此臣希望能夠適當增加御史臺的工作預算。”
“預算的問題留到年底預算會議上說,你們要做好預算準備,想要預算就要拿出充足的理由。”
“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