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法治思想(第2/2頁)
章節報錯
“總舵主!既然明知道這些嚴刑峻法有害,為何還要公開支援嚴刑峻法?”
“法的本身沒有慈法或者酷法的區別,你印象中的嚴刑峻法那是濫用權力,與其說是法在作孽,不如說是權力在作孽。
比如你在廣州看到的,八旗貴人大街上殺了人官府卻絲毫不敢管,苦主只能自認倒黴,鼎祥認為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李鼎祥一個說書先生哪裡懂什麼法的本源,全憑自己頭腦中的施仁政、以仁義治天下這些說書時的理論左右。
按照他說書的理論,這個時候就該出現一個大俠行俠仗義,將這個作惡的權貴殺死,快意恩仇。
可是李鼎祥也知道自己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若是一個國家的善惡需要幾個豪俠來支撐,那麼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
連續幾天的時間,李鼎祥都在提刑司觀政,看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審訊過程,這些過程很不人道,甚至會讓一個正常人夜晚做噩夢,可是審訊的桉件都是非常惡性的桉件,每一個桉件的背後都是一個受害者的家庭。
李鼎祥心中那種理想化政治漸漸澹化,他認識到政治根本就不是自己這樣的政治白丁想的那麼簡單,這一刻他也終於明白延平王為何沒有直接任命他到呂宋任知府,而是讓他來承天府觀政。
雖然心中還有一些自己的小堅持,但是在現實面前,李鼎祥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李鼎祥被安排到不同的部門去觀政,瞭解鄭氏的各個機構的運轉情況。
在這段時間裡,他還利用休息的時間,走遍了安平周邊的農村,親眼目睹了承天府農村老百姓的富足。
大陸的地主家日子也過得不咋地,更別說連飯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普通百姓。可是在這個沒有城牆的大城,就連普通百姓的日子都能趕得上大陸的小地主。
原本以為在城鎮中的百姓都是吃鄭家飯的人,待遇好,所以收入高,可是沒有想到即使農村也是如此的富足。
這讓李鼎祥心中原有的理論完全崩塌,因為鄭氏沒有一個地方是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能夠解釋的了的。
李鼎祥再次找到陳永華,由衷地表示了對鄭氏取得的成果的佩服,不過他還是不解地問道:“為何百姓不喜儒家的仁政,反而這麼喜歡王上的法政?”
陳永華哈哈大笑道:“百姓既不懂什麼叫做仁政,也不懂什麼叫做法政,百姓眼裡看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誰的政策能夠讓百姓得利,百姓就會擁護誰。
至於你一直反對的法,你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法,國家設法是為了什麼,一個家財萬貫,手下保鏢上百的富人,一個家徒四壁,吃飯都成問題窮人,這樣的兩個人,你覺得國家定法,對於他們二人誰的保護大?”
“那還用說嗎?什麼法都是向著權貴的,哪有替百姓說話的!”
“你錯了,國家定法恰恰是保護了這個窮人,你試想一下,若是沒有法的約束,這個富人是不是可以隨意虐待他,甚至隨時都可能要了他的命。
而有了法的約束,富人做事是不是就有了顧慮,他們還敢肆無忌憚的欺負窮人嗎?
你觀政結束之後,就要前往呂宋任職,你要記住,錯的不是法,而是操弄法的人,歸根結底是權力。
因此我鄭氏為了更好地對權力制衡,對權力進行了細分,確保每一個層級的官吏都是各司其職,出現問題都能追責到每一個官員的頭上,誰都別想推諉。
這就是制度的制衡,透過考成法讓官員動起來,不敢懶政,透過監督法讓官員手中的權力收起來,不敢肆無忌憚。
這才是我鄭氏之法的真正意義,那就是律法的條文不在於輕重緩急,而在於執行的力度夠不夠!”
------題外話------
感謝書友老晨晨的打賞,老夫子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