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戰前會議(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按照王上的標準,這些兵員都是精挑細選,每一個人在擴軍的時候都能充當軍官。不過這擴軍的兵員從哪裡找?”
“只要我們控制了關外,還愁兵員嗎?那些貧苦的牧民個個都是騎術高超,只要我們的政策讓牧民們感受到好處,他們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軍隊裡的。
想要控制草原,就要打破貴族頭人制度,讓智慧當牧奴給貴族頭人放牧的牧民擁有自己的牛羊牧場,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得到的利益,也會堅定站在我們這邊。”
謝永常疑惑地問道:“王上!將部落頭人的牧場分給普通牧民,這些部落頭人怎麼會願意?這些部落頭人難道不會給我們找麻煩嗎?”
“只要我們進入草原,就已經侵犯了部落頭人的利益,與關內士紳一樣,草原上的部落頭人就是關內計程車紳。
這些只佔草原很小部分的人口,佔據了草原大半的財富,草原上的剝削比關內更嚴重,普通牧民為什麼熱衷跟著頭人入關打劫。
那是因為他們在劫掠漢人的時候,多少能夠落下一些財富屬於自己,甚至在劫掠的過程中獲得功勳,還有可能改變自己的階級,從牧奴變成有少量牧場的牧民。
可是打劫的風險更大,不是每次打劫都會成功,弄不好連命都會丟在打劫的路上,當我們能夠為他們分配牧場,他們可以在自己的牧場中放牧牛羊的時候,他們就與原本的頭人形成了對立的關係。
他們很清楚,這些牧場原本是這些頭人的,只要讓頭人翻身,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瞬間就會劃為烏有。
想要保住自己現在的一切,那就只能跟緊我們的腳步,幫著我們對付原本的頭人,這些頭人就是牧民幸福生活的攔路虎。
只要牧民接受了分給他們的牧場,他們就與我們的利益綁在了一起,這個時候他們會非常的清楚, 只有我們才能保護他們,沒有我們的保護,頭人們隨時都有可能打回來。”
鄭經的話說的很平澹,聽在張煌言的耳朵裡卻如驚天炸雷一般,他甚至感覺到自己的每一根汗毛都樹立起來。
張煌言看到的不是草原頭人的下場,而是關內士紳的下場,因為他很清楚,這個辦法完全可以複製到關內。
只要將牧場換成農田就可以完美地複製,失地的百姓一旦有了獲得土地的機會,又怎麼可能不拼命保護自己得到的土地。
這個時候,士紳與百姓之間絕對是尖銳矛盾的對立體,只要鄭氏站到百姓這一邊,士紳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可是這會兒張煌言又不好去說什麼,人家延平王又沒有說要分士紳的土地,只是說分草原部落的土地。
進入草原之後,草原就是鄭氏的戰利品,如何處置戰利品,鄭氏有絕對的發言權。而且不可否認這個辦法是控制草原的絕佳辦法,看起來所有牧民都成了草原的主人,實際上卻成了一盤散沙。
每個人想要保住自己的牧場,就只能選擇向鄭氏靠攏,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官府分配的土地所有權在官府手中。
牧民實際上變成了官府佃戶,佃租就是賦稅,牧民手裡的牧場只有使用權,並沒有買賣權,任何牧場的交易都是官府不承認的行為。
官府也不會給田地進行過戶手續,這樣的政策一出,一些人手裡有了錢再想將錢投入到土地上那可就難了,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弄到土地,都不是合法的行為,拿不到地契,這土地拿到手裡就會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