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們似乎明白了什麼,難怪每天都能吃上魚,原來是吃自己的,早知道是吃自己的,就應該跟官府商議一下,降低標準,咱吃點差的只要吃飽就行。

移民們哪裡知道, 鄭氏給他們提供的伙食是最低的伙食標準,在鄭氏最不缺的就是魚。

當然現在的移民們還不知道,等到他們有一天吃魚吃到吐的時候,就知道大米飯才是最香甜的美食。

馮錫範講完這些路途上的花費之後,又把給他們發放的衣服、還有移民村為他們準備的房子都一一作了價格。

流民有些會做算數的移民掰著手指認真地算著這些花費,他們發現不包括房子,光是這些生活花費,到下一季莊稼收穫之前,他們每個人要付出至少二兩銀子。

鄭氏為移民提供的是三間木屋和一小間廚房加儲物間,外加一個二分地的小院子。

這樣一棟房子的價格十兩銀幣,這個價格放在大陸的普通城池也能買一個小院子了,很明顯官府在房子上是要掙錢的。

移民們一盤算,若是自己家有五口人的話,等到收穫的季節至少要還官府二十兩銀子,這還沒算土地的價格呢!

土地一季的產出能有二十兩嗎?移民們頓時愁眉苦臉,這南蠻子的地界也不好混啊!

移民們竊竊私語,誰也不知道接下來他們的日子是禍是福,可是既然已經來到了這裡,再想回去已經不可能了。

南蠻子的官府怎麼安置他們只能聽天由命,馮錫範似乎感受到了移民的不安,舉著大喇叭大聲說道:“鄉親們!是不是擔心這還沒有開始生活, 就欠了這麼多錢,大家不要擔心,官府不會不考慮百姓的民生問題。

首先本官要強調的是你們的花費遠不止這些,而是還更多大的開支,比如耕牛、農具、種子、肥料,這些都是你們的生產成本,這些成本讓你們出錢,肯定是難為你們。

那麼這些成本怎麼解決呢?官府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你們幾家組成一個互助組,比如說張三家買耕牛、李四家買農具......

然後你們幾家一起合作,分攤生產成本。其他種子、肥料的成本只能是你們自己承擔,這個別人無法替代。

這些成本全部算下來差不多要三十兩銀子,這些錢指望你們一下子還上,那是不可能的,官府為了照顧你們的生活,特意與銀行合作,你們第一季生產的花費將由銀行替你們承擔。

這筆錢銀行將會打包成債務,分攤到五年的時間進行償還,每年只需還其中的五分之一加上貸款所產生的利息。

銀行的貸款利息是年利率百分之十,而且不會利滾利,也就是說貸款十兩一年之內只要還十一兩就可以。”

移民們聽這個姓馮的大官兜來轉去,就是不提土地的問題,心中有些著急,一名移民大聲問道:“大老爺!你說了這麼多, 草民等沒有土地去哪裡種地?”

“問的好!本官之所以沒有一開始就說土地問題,是因為你們現在根本就買不起地,只能選擇租種官田。

不過本官承諾你們租種的官田隨時都能花錢贖買到你們的手裡,一畝田的價格二十兩銀子,官府每人分給你們五畝地。

這就是一百兩銀子,假如你家有五口人,你們就能種二十五畝地,這些土地的價值就是五百兩,這麼多錢根本不是你們能夠承擔的起的。

既然你們問到了關於土地的問題,那本官就在這裡為大家解答一下,在我鄭氏領地,土地分為私人土地與官地,私人土地只用繳納官府規定的賦稅,賦稅總額不會超過收成的兩成。

《諸界第一因》

而你們要種的是官地,不但要繳納兩成的賦稅,還要再額外繳納兩成的租子,也就是說你們的土地需要承擔四成的賦稅。”

王富貴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還有這樣的好事。在直隸的時候,光是給東家的租子就得交四成,還要負擔朝廷的各種賦稅。

“大老爺!除了這四成賦稅之外,我們還要交別的攤派嗎?”

“這位鄉親問的好,官府徵收的賦稅每年都會提前公示出來,你們莊稼還沒有成熟之前就知道了自己該交多少賦稅。

如果有哪個收稅的官吏敢於私自加收賦稅,你們可以到縣衙告狀,本官管不了,你們還可以到安平王城去告狀。”

移民們對於告狀這種事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民告官不管對錯,先打民一頓板子,這種奇葩的律法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德玩意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