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人力資源(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了不驚動官府,所有人都被告知要禁聲,尤其懷裡抱著孩子的一定要保證孩子不要哭出聲來。
很快在組織的精心組織下,一船船的流民登上了小漁船順流而下。這裡本來就已經離著海邊不遠,只要能夠平安過了前方的大沽口海河巡檢司,他們就能平安到達海上。
在經過海河巡檢司的時候,所有的漁船人員各個都是捏了一把汗,生怕巡檢司的戰船出來攔截。
對於他們這些手無寸鐵的漁船來說,巡檢司的戰船那就是龐然大物,只要被發現,他們就沒有任何逃走的希望。
可是巡檢司一直都是靜悄悄的,似乎是所有的人員全部進入了夢鄉,根本就沒有在河岸邊執勤計程車卒。
所有的漁船都順利地透過了巡檢司的關卡,這讓捏了一把汗的流民齊齊地鬆了一口氣。當漁船進入大海,很快就遇到了前來接應的鄭氏快船。
在快船的引領下,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流民們就看到了在月光下如山嶽般聳立的大船。
大船上的軍人站在甲板上對著鐵皮喇叭大聲喊著讓流民們有些難懂的話語,仔細分辨後才明白,人家喊的是男人上左邊的船,女人和孩子上右邊的船。
流民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他們與家人分開,可是都到了這裡,再想回去已經回不去了,只能聽從大船的安排,順著繩梯登上大船。
流民們踩上甲板之後,在士卒的催促下,卻圍在欄杆邊上不肯離去,他們只想親眼看著自己的妻兒順利登上大船。
女人與孩子受到了鄭軍官兵的優待,她們並沒有如男人一樣爬繩梯上艦,而是在甲板上放下吊籃,將人一批批的吊上去。
這一次的行動一下子就從滿清的京畿之地偷運出來一千多人,之所以能夠在天津取得這樣的成功,是因為滿清根本就沒有想到鄭氏會膽大包天,在他們的心臟部位進行活動。
這就有點兒燈下黑的緣故,這一次的行動,也讓鄭氏看到了滿清的防禦漏洞,開始透過復興會與天地會等在大陸的暗線悄悄地轉移大陸的流民。
整個永曆二十年,鄭氏如同螞蟻搬家一般,從開年利用滿清高層爭權奪利的機會,到年底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從滿清治下弄出了十幾萬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安置在了承天府,只有一小部分安置在了瓊州府與南洋。承天府如今最主要的目標是逐漸同化山裡的土人,這些土人有自己的部落組織,好勇鬥狠,比起南洋土著難對付的多。
為了形成對土人的人數優勢,鄭氏不斷向內陸修建定居點,同時伐木開墾,建立新的村莊。
這樣一點點的滲透,讓土人的生存空間不斷壓縮,土人終於受不了這種不斷的擠壓,開始聯合起來向鄭氏進行反撲,然而被早有準備的鄭軍迎頭痛擊,大部分土人都成了鄭氏的俘虜。
只有少數的土人逃回了山裡,這些逃回山裡的土人再也不敢出山騷擾,只能在山裡苟活, 然而山裡邊物資貴乏,根本無法養活太多的人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土人走出大山向鄭軍投降,為了儘快的同化這些土人,這些土人被移民到瓊州,以及南洋各地與華夏百姓混居。
失去了群居生活的土人,只要過去一代人,他們身上的土人印記就會漸漸澹忘,甚至還會痛恨自己土人的身份。
為了讓自己更靠近華夏百姓,他們會努力的融入華夏百姓,變得比華夏百姓還華夏百姓。
任何種族只要失去群居效應,就會慢慢走向消亡不遠。承天府的土人如此,瓊州府的土人也是如此。
想要同化一個種族,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打散,分開安置在主體民族身邊。
與投降分開安置的土人不同,被俘虜的土人則被安置進了勞改營,開始了永無休止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這些俘虜每天一睜眼就是在監工的監督下修路、修路,永無盡頭,直到這些俘虜的生命耗盡。這些俘虜除了每天消耗大量的體力之外,在吃喝上鄭氏並沒有虧待他們。
畢竟鄭氏弄一個免費的勞工並不容易,鄭氏還想讓這些勞工多幹一些年,可不敢一下子就給弄死了。
勞動力現在是鄭氏最寶貴的資產,比金融重要的多,金融本身創造不了任何的財富,而勞動力能夠創造財富。
對於從後世穿越而來的鄭經,他當然清楚資本的力量,尤其是不受控制的資本會造成怎樣的破壞,鄭經在制定金融政策的時候,就明確規定,未來的華夏金融必須掌握在國家手中,任何私人不得涉足金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