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英叔覺得這樣的服務能不能掙錢,等到我們反攻大陸之後,各個布政使司又有多少城市,一旦我們將大陸統一之後,只要把銀行網路鋪到府一級,省英叔覺得我們一年能掙多少錢?”

鄭省英抓住了鄭經話裡的漏洞,反問道:“王上!做生意的百姓是省心省事了,這風險都轉嫁到銀行身上了,這銀子我們銀行不也得給另一邊送過去,不然那邊的帳不就對不上了。”

鄭經微微一笑道:“當然不用送過去,承天府這邊的生意人到瓊州府做生意需要從承天府向瓊州府匯錢,同樣瓊州府的生意人到承天府做生意需不需要從瓊州府向承天府匯錢。

既然兩邊都在匯錢,所有的賬目進行對沖就好了,至於兩邊的順差與逆差,留到下一年繼續對沖就好,當順逆差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進行現銀調撥。”

鄭省英沒有想到還能這樣操作,仔細一琢磨又覺得這個道理簡直就太簡單了,兩邊的貿易往來又不是單方面的,年底的時候只要把彙算單據做好,就能順利過渡下一個財年。

這真是一個好主意,延平王真是心思細膩,能人所不能。老藩主有子如此,當是鄭氏合該大興啊!

鄭省英常年打理鄭氏的生意,鄭家又是海商起家,只要講明白銀行如何操作,對於鄭省英來說這就不是難事。

鄭經當然不會對這樣的事情親力親為,在經歷幾個月的準備時間,鄭省英拿出了銀幣樣品,為了方便百姓實用,這一套貨幣共設定了一兩、半兩、一角、一文四個面額。

其中一文是的材料是銅鉛合金進行衝壓製作,不再使用原本大明的外圓內方中空銅錢,而是直接使用實心銅板做為貨幣。

銅錢正面是‘永曆通寶’四個字,背面的中間部分寫著‘壹文’字樣,銅幣周邊是鋸齒狀防刮銅設計,只要被刮銅後,這些鋸齒就會抹平。

銀幣的設計也是如此,採用銀銅合金,銀九銅一,一兩正面寫著‘永曆銀寶’,背面中間是‘壹兩’字樣,下面是一行小字‘永曆二十年承天府戶官督造’,轉圈同樣採用了鋸齒狀設計,防止不良人刮銀牟利。

半兩與一角的設計樣式與一兩相同,不過一角的銀幣的由於太小,背面並沒有‘永曆二十年承天府戶官督造’字樣。

鄭經對製作的新貨幣非常滿意,立刻命令鄭省英將鄭氏現有的存銀全部製成銀幣,保證下個月四大廠的薪水發放,以及軍隊的軍餉發放都能用新貨幣進行發放。

同時開始籌備銀行,準備進行大範圍的銀幣兌換,所有家中有銀子的百姓都可以無償進行兌換。鄭省英大概估計了一下,這些年在承天府沉澱下來的存銀保守的估計都是萬萬兩。

若是全部都能進行兌換,光是一個鑄幣稅,戶官衙門就能憑白的多得出近千萬兩的銀幣。這可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讓鄭氏的財政赤字問題一下子就得到了緩解。

為了保證銀幣的順利推行,鄭省英還規定,永曆二十年承天府所有稅收除了實物稅之外,都使用新的銀幣進行繳納。

老百姓其實對到底是銀坨子還是銀餅子並不在意,老百姓在意的是官府不能以次充好。不過當老百姓拿到新的銀幣後,普遍的反響都非常好。

經過加工拋光的銀幣賣相可比銀坨子好看多了,老百姓拿到銀幣的第一感覺是這銀餅子真好,都能鑽個眼兒給小兒子掛脖子上當銀鎖了。

最歡迎新的銀幣的還不是普通的百姓以及各大廠的工人和士兵,而是做生意的商人,他們每天都在進行不停的交易,對於銀子的成色問題最是敏感。

有了新的銀幣進行交易,直接按著銀幣上的面額進行找零就好。商人們在拿到銀幣的第一時間就對銀幣進行了稱重,發現個個都是足額的。

這些商人在心裡由衷地給官府點了個贊,覺得官府這一次算是給百姓辦了一個大好事,有了新的銀幣,每天能減少多少糾紛。

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向銀行兌換銀幣,老百姓們就發現,銀行出了一張公告,老百姓把銀子存到銀行,一兩銀子一年能有十文錢的利息。

只要一兩銀子就可以開戶,期限一年起存,一年之內若是沒有到期就取出銀子,銀行不會付給利息,歡迎手中有閒錢不用的老百姓將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

老百姓們對於把自己的錢存進銀行還能給自己錢這種事,還是頭一回聽說,雖然鄭氏在百姓中的名聲不錯,但是對於把看的比命還重的老百姓來說,遇到這種明顯有便宜的事,還是表現出了猶豫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