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北鄭(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永華搖頭道:“多謝定西王抬愛,陳某乃是明臣,此生忠於大明延平王,不可能再謀他就。”
“那是可惜了,鄭氏如今已是日薄西山,滿清早晚都會將其剿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定西王還是商議一下與我大明合作之事,這事對鄭氏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有沒有好處本王都明確地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我安南怎麼可能做這種貪小利而吃大虧之事。
如今我鄭氏正在與莫氏征戰,滿清一直施壓於我朝不許我朝滅掉莫氏,本王聽說莫氏與吳三桂的關係非常密切。
本王若是做了這樣的事,被莫氏偵知捅到京城,滿清若是借題發揮,大軍南下我軍就算能夠擋住滿清的攻伐也會元氣大傷。
阮氏可是一刻都不會閒著,元氣大傷的我鄭氏還能擋住阮氏的進攻嗎?你是覺得本王會給他人做嫁衣之人嗎?”
果然能成為一方梟雄之人,都是心思縝密之人,一個小小的過境交易鄭柞就能聯想一大堆的連鎖事件。
這些事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可是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冒這個險值得嗎?這才是最關鍵之事。
陳永華知道憑著自己的能力是無法說服鄭柞放開紅河水道,讓鄭氏的物資進入雲南,難道這件事就這麼黃了嗎?
不管陳永華有多麼的不甘心,什麼時候都是憑藉實力說話,明鄭的實力在北鄭這裡根本不值一提,北鄭打心眼兒裡就沒有瞧得起鄭氏。
被拒絕是一件非常正常之事,至於說滿清的反應,那只是眾多原因之一。若是明鄭有足夠讓北鄭懼怕的實力,或者說鄭氏能夠承諾幫助北鄭擋住滿清的進攻,鄭柞都不可能拒絕的這麼痛快。
好在北鄭並沒有難為陳永華,畢竟就算是瞧不上鄭氏,鄭氏也是一方諸侯,沒有必要結成冤家。
將陳永華送到紅河口,在這裡北鄭官員幫著陳永華僱傭了一艘漁船橫渡大海前往瓊州。陳永華看著安南的小破船,心中打鼓,這樣的小破船若是遇到風浪能夠航行到瓊州府嗎?
好在船老大每日在海上捕魚,操船的水平不錯,也加上天公作美,並沒有趕上什麼惡劣的天氣。兩天後,陳永華踏上了瓊州府的土地。
不知道是漁民手裡的羅盤定位不太準確,還是南風的作用。計劃停靠在昌化江口的船隻,在偏北的儋州靠了岸。
小船剛一靠岸,立刻就受到了儋州官吏的盤查。陳永華亮明身份之後,儋州港口的小吏不敢怠慢,飛快稟報給儋州知州。
儋州知州將陳永華迎到知州衙門,經過一番商談,陳永華才知道原來延平王現在正在瓊州府,前幾天剛到昌化縣巡視鐵礦的建設情況。
陳永華大喜過望,本來還想著在昌化搭乘運輸鐵礦砂的貨船返回承天府呢,沒想到延平王竟然就在昌化。
跟儋州知州借了一匹驛馬,陳永華快速趕到了昌化縣。鄭經正在與何斌談及陳永華與吳三桂談判之事, 沒想到陳永華就到了昌化。
還真就是無巧不成書,君臣幾人見面自然是一番寒暄。陳永華將如何與夏國相接觸,以及回來路過北鄭的地盤,被北鄭拒絕使用紅河過境之事原原本本地向鄭經講述了一遍。
鄭經嘆了口氣說道:“這就是我們屢次失敗帶來的後遺症,不但吳三桂瞧不起我們,就連一個安南的北鄭都瞧我們買不起。
諸位!要想讓人瞧得起,首先就得自己的胳膊粗,不然我們永遠都不會被人瞧得起。復莆受的委屈,其實不是針對復莆個人的,是針對的我鄭氏。”
“王上!那我們還與吳三桂交易嗎?”陳永華問道。
“當然要交易,不但要交易,還要大量的交易。”
“可是我們如何打通紅河通道?”
“寡人正在與何先生商議如何拿到安南的一座煤礦,若是北鄭痛快將紅河通道讓出來,我們還不好下手呢!
既然北鄭瞧不起我們,那我們就給北鄭亮一亮肌肉,讓北鄭知道知道什麼叫做城下之盟。”
“王上要與北鄭開戰?”
“也不算大打,可以說是打一場有限地戰爭,要讓北鄭明白得罪我們比得罪滿清更可怕。滿清能讓其滅亡,我們會讓他滅亡的更快。
當然更重要的是打完之後的談判,打一仗是為了讓北鄭明白我們的實力,談是為了告訴北鄭,我們對他們沒有興趣,借道紅河對北鄭是有好處的。
同時我們也會對北鄭承諾,給予北鄭安全的保證,一旦受到滿清的攻擊,我鄭氏絕對不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