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樹碑立祠(第1/2頁)
章節報錯
被延平王點名的劉國軒撓撓腦袋,大聲說道:“回稟延平王,身為將軍怎麼會嫌仗打的多,只要是為了我鄭氏的發展,打再多的仗末將也萬死不辭。”
鄭經擊掌道:“劉將軍說的好,做為一名合格的將軍應該是聞戰則喜,而不是聞戰則懼。不過做為將軍也要謹記不能為了自己的功績而一戰功成萬骨枯。
每一個士兵的生命都應該尊重,雖然為了我們的事業,有些犧牲在所難免,但是卻不能對這些為了我們的事業犧牲的將士不聞不問。
寡人想到那些陣亡的將士心中就甚是不安,他們不過是升斗小民,為了每月那點兒微薄的軍餉,就將性命丟在了瓊州府。
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絕對不能忘記他們,為了表示對陣亡將士的尊敬與悼念,寡人決定就在這海口港修建一座瓊州海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同時在碑後修建一座忠烈祠,所有為了我們的事業陣亡的將士都能入享祠堂。
官府四時八節都要舉行悼念活動,讓陣亡將士們永享香火祭祀,不會成為孤魂野鬼,另外陣亡者家屬免去其父母妻兒之田稅,給予錢糧撫卹。
我們不能讓將士們為我們的事業流了血,卻還要妻兒老小因為失去了家中的頂樑柱,再度貧苦無依痛苦流淚。”
“延平王!這樣的優撫是否太過了?”張煌言皺眉問道。
立祠祭祀在古代可是最高的褒獎,一些文臣畢生的夢想都是能夠配享太廟,受萬世香火。可以說鄭經的這個決定讓張煌言嫉妒了。
在座的除了一個剛剛加入鄭氏的張有德之外,就張煌言一個正經的讀書人。在張煌言看來士兵本就是消耗品,只要有錢糧就不愁招募。
雖然他有一些人本思想,但是骨子裡還是傳統計程車大夫思想,只有讀書人才是貴人,百姓就是黔首。
“蒼水先生為何會認為過了,人家把命都給了我們,我們難道不該給人家一個榮譽和錢糧撫卹嗎?”
“多給一些錢糧撫卹臣非常支援,不過這樹碑立祠是否過了,多少名臣一生都未有如此待遇,區區士卒一次捐軀就獲得如此的待遇,會讓天下讀書人覺得不公。”
“沒什麼不公的,讀書人也好,販夫走卒也罷,只要是為國捐軀者都能入祠享受後人香火,寡人看重的不是某一個人的身份如何,而是某一個人為國為民做了什麼?
不要說是漢人,就是滿清的某一位滿人高官,只要為國為民做了貢獻,我們一樣為他樹碑立傳,送入忠烈祠享受萬世供奉。”
“延平王認為的功績指的是什麼?”
“比如抵抗外辱,禦敵於國門之外,高仙芝是高句麗人不妨礙我們敬仰他是我華夏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比如發明創造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比如造紙、火藥、活字印刷、指南針等等發明,改變了華夏百姓生活的人。
比如修築水利、建造橋樑改變百姓生活的人,比如李冰父子。
比如鑽研學問,如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以上的祖文遠衝之先生。
這些人都值得我們大書特書,樹碑立祠供奉。”
張煌言的眉頭皺的更緊了,鄭經所說的這些人裡面沒有一個讀書人,難道上下五千年竟然沒有一個讀書人能夠有資格入祠供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