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的話已經透露出了濃濃的野心,同時也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

張煌言微笑道:“若是老夫猜得不錯,那個鐵礦就在儋州之南吧!”

“蒼水先生果然明見萬里,什麼都瞞不過先生。沒錯,這鐵礦就在昌化江邊不遠的地方。”

“那你要崖州以西的那片乾旱之地做什麼,據老夫查閱地理志所知,那片土地是整個瓊州府有名的乾旱之地,不會那裡也有什麼了不得的好礦吧!”

“那倒不是,那片地方氣候乾旱,指望種地肯定是不行,不過日照時間長,氣候炎熱,非常適合曬鹽。”

鄭經一點兒都沒打算隱瞞自己的心思,事先做到坦誠,省的以後出現任何的糾紛。

“世子倒是打得如意算盤,您這是把瓊州府最掙錢的生意全抓在自己的手裡,剩下一點兒殘渣剩飯給老夫,還想讓老夫承你的情。

都說延平王世子是個紈絝子,看來傳言有失公允,老夫看來世子應該是個小狐狸,延平王后繼有人,老夫倒是很為延平王高興。”

“蒼水先生話不能這麼說,若不是寡人發現這個鐵礦和瓊州西南適合曬鹽,別人只會將那裡當做不毛之地。

任誰都會選擇已經開發成熟之地,畢竟這儋州以北,繞著瓊州府大半圈都是漢人開發成熟的土地。只要先生理順關係,馬上就能將稅賦收上來。

而寡人想要開發鐵礦首先要疏通昌化江,然後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曬鹽也同樣如此,想要曬鹽首先要建設鹽田,沙地上課曬不了鹽。”

“世子不愧是海商世家,這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一把如意算盤打的真不錯,你不管投入多少都能獲得千倍萬倍的回報,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投入多少都願意,況且還有人給世子做不要錢的保鏢。”

“寡人就當是蒼水先生誇讚了,先生願不願意吧,都是帶兵之人,不必那麼多的彎彎繞。”

張煌言沒有回答鄭經的問題,而是問了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世子!大明為何會亡?”

鄭經愣了一下,嘆了口氣說道:“蒼水先生熟讀經史,肯定知道這天下哪有不亡的王朝。”

“這老夫當然知道,大明會亡不奇怪,可是卻亡在關外不到百萬人口的蠻族手中,這才是最讓老夫痛心之處。”

“沒什麼好痛心的,大明之亡,你我的家族都是責任重大,可以說大明就是被你我、還有宗室給蛀空了。

對於大明來說,你我就是大明最大的蛀蟲,你我才是大明之亡的罪魁禍首。”

張煌言吃驚地看著鄭經,沒想到他竟然會這麼認為,他也是這麼多年與滿清征戰中,因為需要籌餉,才漸漸地明白了這個道理,眼前這個年輕人不過弱冠之年,竟然能夠有這麼深刻的認識。

“世子這話是聽誰說的?”

“這還用聽說嗎?稍微長點兒腦子的人都能想的到,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稅賦,沒有錢什麼都幹不成,而且還會惡性迴圈。

等到了崇禎帝登基的時候,本來還有一絲的機會,然而崇禎的做法卻加速了大明的滅亡,大明北方的自耕農已經破產殆盡,崇禎朝還在不停地加徵三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