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參與過攻打紅毛夷的將領還沒有深刻的體會,而參與過攻打紅毛夷的將領都是體會深刻,馬信身為鄭軍的先鋒官,處在與荷蘭人作戰的第一線,對荷蘭人的武器的犀利有著深刻的認識。

“延平王,若是說軍器之犀利,西夷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無論是大明引進的紅衣大炮,還是現在我們的黑人隊使用的自生火銃,都是西夷製造的更加精良。

可以預見的未來,火器將會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武器,若是我鄭氏不加強火器的裝備與訓練,早晚有一天會吃大虧的!”

“馬老將軍所言甚是,我們就是太輕視工匠了,無論是火槍還是火炮都是出自工匠之手,只有善待工匠,提高工匠的待遇,才能讓工匠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只有重視工匠才能製造出不輸於西夷的軍器裝備。

我們如今不僅僅是軍器不如西夷,就連造船也落後於西夷,曾經我大明鄭和七下西洋,場面是何等的壯觀,整個南洋都是我大明的藩屬。

再看如今不但藩屬盡失,還讓西夷佔據了南洋膏腴之地,就連香料都被紅毛夷控制,我們這些後世子孫難道不感覺恥辱嗎?”

鄭經的話讓一眾文臣武將全都羞愧地低下了頭,這些人大多數都對大明有感情,不然也不會跟著鄭氏這麼拼死與滿清作戰。

“延平王,大明有今日之禍自是咎由自取,如今我鄭氏自是要吸取前人的教訓,也不可妄自菲薄。

天下到了如今這局面,確實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地步,老臣非常贊同延平王收縮兵力,以備來日之戰略。

有道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胡人無百年國運,我等在承天府厲兵秣馬,以待天時。”老臣蔡政躬身行禮道。

蔡政的表態能夠代表了一部分文臣的觀點,不過也有一部分死忠大明的文臣內心是反對收縮的,他們認為一旦收縮之後,鄭氏就徹底與大陸斷了聯絡,再想進攻大陸就會被百姓認為是入侵者。

這種思想不能說不對,確實是有這種可能,大多數地方勢力一旦選擇了收縮,那就真的再也沒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

鄭經點頭認可了蔡政的表態,同時也向眾人表達了自己絕對不會做偏安之主:“諸位臣工!寡人要提醒各位,我們今天的收縮是為了讓我們的力量更加強大,而不是收回來就不再打出去。

古人云:欲得天下,當以人為本,沒有人什麼都做不成,在寡人看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一眾文武細細品味鄭經的話,頓時有種茅塞頓開之感,延平王說的沒錯,今天的主動收縮是為了儲存人力,只要有人,地就在那裡,只要有實力什麼時候想奪回來,就什麼時候奪回來。

眾人再次齊聲稱頌:“延平王英明!”

這一次的稱頌明顯的有誠意多了,鄭經並不在意現在文武們的態度,想要讓人敬重,那就要拿出讓人敬重的實力。

“工部何在?”

“下臣在!”工部主官馮澄世出班鞠躬行禮。

鄭經一看工部主官竟然是馮錫範的父親,語氣便放柔和了一些,一方面尊敬老人,另一方面也算給馮錫範這個自己的侍衛一個面子。

“馮先生!請工部立刻出一個告示,召集我鄭氏所有有一技之長之人,無論是木匠、鐵匠、泥瓦匠、金銀匠都行。”